网站首页 > 工作汇报> 文章内容

如何拍好工作汇报片

※发布时间:2018-4-29 5:23: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从事电教工作,制作工作汇报片自然不可避免。这类汇报片主要用于向上级介绍情况或对工作进行总结等。然而,目前很多工作汇报片似乎千篇一律,都是汇报材料为主,贴贴画面、铺铺音乐的形式,看上去逻辑严谨、层次有序、段落分明,但看后的印象总是不深,甚至觉得冗长枯燥。这样的片子能否达到制作的预期目的,就要打个问号了。笔者立足于工作汇报片的普遍形式,探讨一下如何才能拍好工作汇报片。

  为什么制作工作汇报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尚未得到重视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会议室内的工作汇报一般是念稿子,丰富一点的可以配上PPT,再想精彩一点,就得播放一部专门制作的工作汇报片。所以,不论是制作PPT,还是汇报片,都是为了避免单纯念稿汇报的枯燥,使汇报的过程更加生动。既形象直观、又鲜明活泼,必将使汇报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制作工作汇报片的本意,是为了让汇报本身不那么枯燥。遗憾的是,实际呈现的片子,往往也是枯燥的。不能一边想着取得生动鲜活的效果,一边却播放着冗长枯燥的汇报片。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长处和特点。假设“汇报材料”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一般特点是条理清晰、适合阅读,可以随时往回翻阅,那么汇报片作为一种电视作品,它的特点则应当是线性的、“一遍过”、不能暂停和回看。许多汇报片之所以枯燥,是由于解说词基本原封不动地挪用了汇报材料,导致的优势和特点发挥不出来,汇报材料的优势反而成了的劣势、拖累,影响了制片和汇报的效果。

  制片目标不是为了完成一部汇报片的任务,而是为了制作一部令人印象深刻、取得较好观看效果的作品。对于策划者来说,需要认识到汇报材料与汇报片的区别,清楚两者的特点和优劣,从而合理转换、扬长避短、相互补充,最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工作汇报片可以作为书面报告形式的有力补充,利用影像、声音、动画等电视手法,让观看者更有兴趣、更形象、更深入地了解总体情况,以提高书面报告的力度。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更无必要相互重复。

  对于制作者来说,不能被动地完成“贴画面”的任务,不能认为稿子由某某部门提供就行了,要认识到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积极发挥制作部门的长处,要有主动创作意识,主动去把控这个系统工程,大胆地对汇报材料进行再创作,根据的特点和手里掌握的素材来精简和突出需要汇报的内容。

  工作汇报片看起来冗长枯燥的根源在于内容太多,汇报者(一般也是汇报片的策划者)普遍希望“面面俱到”,让上级领导和机关看到更多情况。全面反映工作情况,是汇报材料应该完成的任务。想要通过来全面反映工作情况,难度较大。

  一是镜头语言与材料语言有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获取信息,80%是靠视觉,10%是靠听觉,其余的10%是触觉、嗅觉、味觉等。当汇报内容是的时候,人们通过看材料和听阅读完成信息获取,材料上的文字作为视觉内容,是主要信息源。当观看汇报片时,的画面成为了主要信息源,解说作为听觉信息最多只占10%,主导汇报的并不是解说词,而是画面,是镜头语言。镜头语言与材料语言存在天然的冲突。比如,可以轻松列出一串词“通过、电话、网络、暗访……”,如果对应使用镜头就会显得“太快”。这种现象在汇报片中非常普遍,实际效果往往是看没看清、听没听清。所以,汇报片要尽量减少两种语言的冲突。在这个例子中,要么重点说“、电话等”其中一项,要么加入其他信息比如数据,从而把各项的镜头时间延长。

  二是时长有。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都有基本的时长规律,比如电影叙事从开篇到过程到结局,从铺垫情绪到,甚至剧情应在几分钟内设置矛盾冲突,都有总结出的时间规律可循。汇报片也不例外,根据汇报内容量不同,长短也不同,但一般10分钟左右为宜。不能因为内容多,就不注意控制时间。短于5分钟,很多内容只能一笔带过,长于20分钟,观看者的注意力将大幅下降,效果都不好。由于一般汇报片时长在10分钟左右,对需要表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必然不充分、也无重点。镜头语言和材料语言对“重点”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一组字数相同的标题在材料上“重量”均等,但转换成镜头必然是不均等的。时长的,也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更适合镜头表达的内容上去。

  三是镜头语言表达有局限。有相当一类的工作,需要重点汇报过程情况,要汇报清楚这项工作开始的计划措施、中途的行动步骤、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难点、有什么经验等,相比于展示类的工作,这类工作汇报片在镜头上的难度更大。因为解说词说到的内容,都需要有相应的画面来表现,而这类汇报片时间抽象词句较多,镜头语言难以贴切表达,只能找一些所谓空镜头对付。许多汇报片“声画两张皮”,实在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画面,是“无米之炊”。此外,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工作,很难做到每个环节都有影像记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当“看见的”和“听见的”不统一的时候,人们会以“看见的”为主,这时,精心推敲的解说词就没什么效果了。

  不过,就算过程记录充分、素材准备充分、画面足够丰富,但汇报片通常段落分明的结构,也常常导致“看图说话”。那么,汇报片应该怎么结构好呢?一般来说,汇报材料都是带序号的层次分明的结构,看上去很清晰,只看分级标题便能明白大概内容。这是通行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如果也采用这种结构呢?

  我们不妨将汇报片比作一场舞台剧,干脆一点,我们就研究解说词本身,那么它更像是一次。的思需要扣弦,在不知不觉中将观(听)众一步一步引入下一部分内容。它与汇报材料最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一、二、三和1、2、3--这是事实,虽然很简单。

  要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以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为例。乔布斯是的卓越的大师。关于,乔布斯有两个重要观点。第一个观点:“你需要一个短标题。”你能将标题浓缩得简单有趣吗,如果可以,你的观点将更具力。这一点适合前面第二部分“精简内容、突出重点”。第二个观点:“时,编号是沟通中最无效的形式”。乔布斯的PPT中几乎没有出现过项目符号和编号。他认为,激发观众想象力的是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而不是幻灯片本身。同理,吸引观看者并能留下印象的,是汇报者精心编织的内容,而不是机械到有韵律的一二三。项目符号、编号、分集标题在中是高效的,但是观看不是阅读文字。在中,上下段落、不同内容不应地以序号连接,而应组织出上下段落、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并通过起承转合的解说予以准确表达。

  有的汇报片,特别喜欢用一类高度概括的数字,如1234工程、51551计划,一般这是当地或部门总结提炼的工作代号,出现在材料中是正常的,但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上级领导和机关,也应做出必要解释。可能是碍于解释篇幅过长,很多汇报片直接用这种数字代号,却不给出解释,仿佛观看者肯定了解熟悉,这种数字要少用。

  如何让工作汇报片好看,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探讨,比如工作片怎样讲故事,比如怎样合理运用字幕、特效、音乐等。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素材积累。要时刻关注本单位本部门的大事小情,关注重要工作安排、某项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及时拍摄。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避免“片到做时方恨少”。只要平时多勤奋、多用心,一定能拍摄制作出好看的、观众和领导都喜欢的汇报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