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汇报> 文章内容

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关于2020年全面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8 4:41: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深圳市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把对口帮扶作为践行“两个”的重要检验,扛起先行示范、先富带后富的历史担当和责任,聚焦“两不愁障”,帮扶不添乱、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5月,习总作出重要,对深圳市对口帮扶的广西环江县毛南族整族脱贫给予充分肯定。

  深圳人始终有一种和情怀,就是,回报全国人民。在脱贫攻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市委市始终初心如磐、在肩,第一时间召开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发起“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总攻;市委市建立“市级领导干部齐上阵、对口市县挂点全覆盖”的挂点指导机制,现场解决产业对接、民生项目等重点事项。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闻令而动,各就各位,市直各部门扛起行业帮扶责任,深入开展政策激励、规划指导、人才支援、消费扶贫等工作;各区、街道、社区分级结对帮扶;5个前方指挥部(工作组)、324个驻村工作队坚守一线连续作战,既是扶贫工作队,又是战疫工作队。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勇挑重担,积极出力。“深企帮千村”行动扎实推进,恒大、万科、腾讯、平安等龙头企业冲锋在前,深圳社会组织总会、深圳质协等38个社会组织主动请缨,成立“深圳社会组织广西扶贫协作联盟”抱团奋战,与百色、河池贫困村结对帮扶。实施扶贫志愿行动,爱心市民通过家庭结对、捐资助学、消费扶贫等形式参与扶贫工作,银龄行动、募师支教等品牌工程重点向帮扶地区延伸,退休的深圳教师、医生到对口帮扶地区奉献经验和技术,继续发光发热。支持全国扶贫日、深圳“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成功举办,其中广东省扶贫济困日募集资金高达15.67亿元,同比增长27%。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构建起市、区、街领导班子全体出战和社会尽锐出战的决战决胜格局。

  面对多年脱贫攻坚尚未攻克的硬骨头,深圳采取硬举措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一开始就压实责任,毫不松懈抓脱贫攻坚。第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必答题”,对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再强化、再加力。对责任落实再强化,把帮扶的事当成自家事,分内事,聚焦广西百色、河池未摘帽的6个贫困县和46个贫困村,主动挂牌督战、挂图作战,开发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数据监测平台,全面反映、及时反馈帮扶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实时情况,并每周一分析、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办,点评长短,敢于亮丑,确保责任传递到每一级、每个人,落实到每个时间点,督促减贫工作和项目落地落实。对资金安排再加力,2020年,我市受新冠肺炎、经济下行影响压力较大,但我们投入的财政资金不降反增,全年投入同比增长27%。对项目建设再加速,同时间赛跑,以实干抢回疫情耽误的进度,聚焦“两不愁障”,顺利完成农村道建设、危房、易地搬迁、饮水安全等扶贫项目,高质量建成深百小镇、深汕中心医院、深河人民医院等一批深圳样板工程,贫困县村的基础设施彻底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第二是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帮助解决疫情“防得住”问题,第一时间筹集口罩、测温仪等防护物资驰援广西、新疆等对口地区,捐赠物资折价3091万元;帮助解决务工人员“出得来”问题,开展“就业复工促扶贫”行动,安排专车1600多趟、专列21趟,帮助返粤返深务工人员7.6万,其中贫困劳动力2.86万、占37.6%;帮助解决产品“卖得出”问题,通过发放消费扶贫券、发动全市1000余家预算单位和50多家大企业定向采购等举措,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11亿元;帮助解决项目“推得动”问题,实行“一项目一策”,协助解决原材料紧缺、供应链断货等问题,推动项目资金加速到位,使所有帮扶项目都及时开工、不受影响。

  学姐别这样

  深圳着眼脱贫靶向精准,效益持久,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把开发式扶贫作为基本途径,全程抓紧抓细抓实。一是做到产业双赢脱贫“五个强化”。强化产业转移。强化产业平台共建。强化扶贫产业发展,打出双坑土鸡、田阳芒果、赣南脐橙等扶贫品牌。强化科技支撑,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68名农科专家到扶贫一线传授适用技术。强化产业联结机制。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文旅、电商等企业与扶贫车间、工作坊、合作社深度融合,惠及近20万贫困人口。二是实施劳务协作“五大行动”。实施“援企稳岗”行动,设立就业扶贫专项资金,向招聘贫困劳动力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实施“调查摸底”行动,对外省在深贫困劳动力75.7万人,逐一摸查,登记造册,整合人社、工商联、工青妇和慈善机构等力量,做好贫困人口就业、生活服务;实施“技能扶贫”行动,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定单定向+免除3年学杂费”培养,分3年全免费招收2000名云南昭通贫困生入读深圳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失岗救济”行动,对贫困劳动力全程、失岗后及时再培训再就业,安排4000多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兜底保障;实施“就业拓岗”行动,今年以来帮助对口地区转移就业超过30万人次。三是打造“四个好”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构建“好机制”,市里成立工作专班,挂点市领导出战出力;制定消费扶贫“1+1+N”文件,出台补贴政策、发放消费扶贫券、动员工会组织采购等,带动农产品采购金额近5亿元。构建“好产业”,采取“公司++农户”联建联营模式,建成了9个供深农产品。构建“好产品”,开展“圳品”认证,给广西沃柑等农产品贴上“圳品”标签。构建“好渠道”,重构销售网络,设立1400多个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线上打造“圳扶贫”“深圳采购扶贫馆”等平台,同时创新定向采购、以购代捐等方式,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累计采购扶贫产品107亿元,带动2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

  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我们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扶贫工作覆盖到哪里,党建引领就推进到哪里。一是援派干部勇当先锋模范。选派650名干部到新疆、、广西等扶贫一线扶贫,都是各单位“离不开”的业务。他们在疫情防控中勇当先锋,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全员压到防控一线个帮扶村零感染、零疑似;很多支医医生日夜不停开展核酸采集,很多支教老师网上授课,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力量。他们在脱贫攻坚上勤作表率,有的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支持贫困村发展蜜蜂、桑蚕等特色养殖,闯出新;有的自掏腰包,为贫困户教育、医疗等进行补贴,巩固等等;有的手把手教、一对一带,帮助培养致富带头人;驻村干部扎在324个贫困村,每一个“精准”项目,都以身作则,挺在最前,带领群众一起干,实现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五个“100%”。二是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强化组织领导,选派324名同志到河源、汕尾担任村第一,全面复制深圳基层党建经验,依托后方市直机关、街道、国企等帮扶单位,构建起“支部结对、结户”的深圳帮扶单位党组织点对点帮扶模式。加大平台帮扶,新建或装修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并完善党组织活动阵地;腾讯“为村”平台全面铺开,推动河源、汕政村开展“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建设,河源“党建为村”市级总号上线。三是强化当地领导班子主力军作用。实施贫困村党组织“头雁”工程,培育“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依托深圳经理学院、国培中心等干部培训专业机构,通过脱产培训、参观调研、挂点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培训当地扶贫、经济、组工等领域干部人才,帮助当地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水平。深圳与对口帮扶地区共同努力,抓党建强队伍,筑堡垒促脱贫,因村因人施策,排民忧解民难,党委形象显著提升,收获了干群关系提升、意识形态巩固、基层堡垒筑牢、干部队伍强化等溢出效应,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深圳发扬特区,牢记“先行示范区”责任,开拓进取、善作善成,不断做出新成绩,创造新经验。一是在机制上创新示范。今年年初,市委、市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领导推动、统筹协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决战督战、长效治贫、宣传引导、扶贫保障等八项机制,从制度层面对帮扶工作再规范、对帮扶力量再汇集、对帮扶责任再压实。《意见》全文在《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动态》刊登并印发全省学习交流,人民网等中央予以宣传推广。二是在消费扶贫上引领示范。深圳把消费扶贫作为久久为功的重要措施,以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为核心,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的可持续的“四个好”消费扶贫模式,即构建“市领导挂点、专班统筹、政策引导”三推动的“好机制”,培育“规模化、标准化、配套化”三突出的“好产业”,打造“科技改良、圳品认证、区域品牌”三提升的“好产品”,建立“线上+线下、+企业、+群众”三结合的“好渠道”,2020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在深调研扶贫工作,并为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揭牌“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三是讲好深圳故事。30年脱贫攻坚纳入“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建立每天号一推送、每周中央、省级一专题报道、每季一主题活动的“三个一”宣传机制,全年中央和省、市主流专题、专栏报道我市脱贫攻坚成效700余篇,其中,2020年8月25日,头版刊发《广西百色靖西市大莫村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推出“温暖在身边”“我的扶贫日记”“三红”(红人、红城、红品)大赛等系列报道。协同办好中国慈展会,推出脱贫攻坚专题片,成功举办脱贫攻坚图片展、首届消费扶贫交易博览会(深圳)、第二届对口帮扶交易博览会(深圳)等系列扶贫活动,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社会正能量得以充分激发,深圳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并肩携手,共同书写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一年来,深圳聚焦新疆、、广西、广东等9省54县,加大帮扶力度,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帮扶格局,主要工作如下。

  (一)稳步推进全方位援疆工作。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在产业援疆、医疗教育援疆、文化润疆、社会援疆等领域科学精准发力,科学编制“十四五”援疆规划,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精准做好惠民利民援藏工作。紧紧围绕“以民生援藏为龙头,智力援藏和产业援藏为两翼”的援藏工作总思,全方位高质量做好各项援藏工作。

  (三)全力推进对口广西百色、河池扶贫协作。严格对标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对标考核指标要求,派出硬干部、采取硬举措,高标准超额完成各项协议任务,助力国家挂牌督战的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9.3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四)抓实协作帮扶贵州毕节和云南昭通。协作帮扶的定位,当地所需,集中打造一批错位帮扶、深圳特点的名片项目。贵州毕节方面,瞄准部分贫困户在“两不愁障”短板问题,支持毕节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项目。在深圳市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免费为毕节设置展销中心、销售专区,采用批发商代销、线上销售等途径帮助毕节销售滞销农产品。云南昭通方面,引导深圳望家欢等企业到昭通投资。

  (五)稳步推进对口支援四川甘孜、重庆巫山和江西寻乌帮扶工作。甘孜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发动有关区组织爱心企业向甘孜3县捐款,支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巫山方面,在深圳市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设置消费扶贫专区,先后推出翡翠面、梨膏、巫山党参等35个农特产品,成功举办“深圳情—巫山行”为主题的深圳首届巫山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和交易会。寻乌方面,克服疫情影响,安排爱心专车帮助寻乌600多名贫困人口赴深返岗;德青源金鸡、幸福小镇等项目建成见效。

  (六)深化推进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工作。助推河源、汕尾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建设,从精准扶贫、产业共建、民生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与合作,助力两市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七)扎实做好对口合作及区域协作工作。加强深哈科技、金融、农业等重点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圳()产业园加快建设;深化互学互鉴,推动市管干部赴深挂职,深圳市两批次干部赴哈挂职,助力营商、科技创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们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的任务部署,继续以先行示范的担当和作为,完成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各项工作任务。

  (一)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全面系统总结深圳在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创新举措和成效。推出一系列点面结合的报道,讲好深圳故事,宣传先进典型。

  (三)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方向,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四)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将东西部协作作为重大任务强力推进,做到帮扶政策相对稳定,加强劳务协作,产业协作和消费协作。

  (五)稳步推进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工作。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和治疆方略,深化科技、产业、干部人才等立体式帮扶,推动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更多实效。

  (六)深化推进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工作。突出产业布局帮扶,发挥和市场协同,优化营商,推动新一批项目落地建设。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加快推动深河人民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建设并交付使用。

  (七)深入落实合作交流工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合作共赢”原则,突出对口帮扶地区加强区域间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推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哈深对口合作,加快推进深圳()产业园区开发建设。

  (八)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