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2016中国互联网金融热点研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8-8 11:20: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6年12月8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主办的2016“科技+金融,启创银行未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在隆重举行,会上CFCA正式对外发布了《2016中国互联网金融热点研究调查报告》。

  该报告基于CFCA在2016年全年的互联网金融热点事件的基础数据展开了用户调查,调查反馈以四项研究为主导方向展开讨论,分别为投资理财与支付方式研究,P2P投资行为与偏好研究,消费金融需求与选择研究和直销银行使用行为与满意度。此报告采用度信息采集渠道,实现了业内专家访问咨询与现实用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投资小白的启蒙教育,多种类产品配置铸就投资格局,而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小白进一步了解理财市场的踏板。因此,针对银行理财常识对客户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报告》显示,银行类理财仍是客户首选,传统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依旧是受访者的心头爱,占比 79.3%;其次银行理财产品的者也不在少数,占比 72.7%。同时,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客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产品收益仍被客户放在第一位。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 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136.79 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 86.35%,由此可见,风险等级低的稳健型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大。而银行品牌实力也是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消费者对银行品牌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选择决策。

  报告分析显示,对客户期望的信息推送渠道与目前真实使用的信息推送渠道进行匹配时发现,网上银行和号是客户最为期望也是最常使用的渠道,银行可适当增强此类渠道的推广。与之相反,报刊电视则成为客户最不期望也不使用的渠道,应尽量减少此类渠道的投入。而银行短信则是目前正在使用,但是并不期望使用的渠道,可减少此类渠道的投入或增加吸引亮点,提升客户的期望值。

  针对信息推送渠道的多样化,“趋利避害”成获胜关键。针对微信号、网上银行等主渠道,应重点出击,加大开拓力度;面对逐渐弱化的传统渠道,应适当减少关注度。

  报告对客户在不同支付场景下会应用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了分析。从第三方支付的比重来看,可将第三方支付分为两个梯队:首先,第三方支付在小额转账汇款、网上购物支付、充值类、缴费类、娱乐类、旅游类等多种场景下独占鳌头,远超于其他支付方式,但大额转账汇 款(11.5%)、实体店支付(31.2%)等场景却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是使用痛点。其中,网上银行的优势场景仅有大额转账汇款,占比 65.8%,痛点场景较多,在实体店(0.0%)、娱乐类(7.7%) 场景的选择率较低。

  第三方支付场景覆盖广泛,虽多属小额支付,但其比例不断攀升,在支付市场末端呈向上扩展态势;而现金支付、刷卡支付等传统支付方式应认清市场发展趋势,在保持自身支付优势的前提下,紧随潮流,更新改善。

  2007 年,中国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 P2P 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该行业诞生即 是为了填补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空白,为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及贷款需求,至今已有近十年发展历史,其中历程可谓跌宕起伏。

  2015年底,e 租宝事件引发了P2P行业的经营危机,投资者投资态度日趋谨慎,对资金安全也更为关注。数据显示,P2P投资者对银行系平台更满意。其中,有37.7%的投资者对银行系平台持非常满意态度,47.3%的投资者比较满意;相比之下,非银行系平台的满意度总体较低,仅有9.5%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银行系满意度更高:85.0%的投资者对银行系平台持满意态度,相比之下,非银行系平台的满意度总体较低;

  银行系投资意愿强:51.4%的人表示未来会增加在银行系平台上的投资资金比例,相反,42.1%的人会逐渐减少非银行系平台的投资比例。

  目前,从行为上看,投资者对非银行系平台明显更为偏爱,使用率及投资资金比例均远超银行系平台;但从态度上看,投资者对银行系平台的满意度远高于非银行系平台,对银行系平台的推荐度也很高。

  对于未来,超五成的投资者表示未来会增加在银行系平台上的资金比例,这表明银行系发展潜力大、后发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银行系平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多增加创新营销活动、促进宣传渠道多元化、提高客服服务的灵活性与及时性是重中之重。

  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升级,年轻群体借贷消费的意愿明显加强,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助推,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被快速。中国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指出:“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用户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提高用户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从年龄层面具体来看,90后对电商平台的选择更多,与其他年龄段相比,90后年轻人更乐于尝试新事物,习惯在电商平台进行网购,并且支付能力相对不强,电商平台 小额、快速、灵活的消费金融更加受其推崇;70、80 后对 P2P 平台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此阶段的人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追求收益也能担风险;而 60 后对银行 系的选择明显要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 60 后偏好保守风格有关。

  相比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金融产品客户在需求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年龄、收入、消费贷款经验等社会学属性的差异导致用户在关注因素、行为偏好、消费场景和选择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所以针对细分人群进行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研究和细分市场产品的设计,精准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显示,银行系消费贷款比重低。银行系消费贷款市场占比最多的为30%(含)-50%,其次为30%以下,市场占有率低,用户忠诚度有待培养。因此,银行系营销优势不显著:61.8%的受访者表示非银行系有营销优势,而只有38.4%的受访者表示银行系有营销优势,说明银行系在营销服务上表现不如非银行系,尤其是在营销渠道、营销创意与形式等方面亟待加强。

  报告显示,银行系消费贷款比重低。银行系消费贷款市场占比最多的为30%(含)-50%,其次为30%以下,市场占有率低,用户忠诚度有待培养。因此,银行系营销优势不显著:61.8%的受访者表示非银行系有营销优势,而只有38.4%的受访者表示银行系有营销优势,说明银行系在营销服务上表现不如非银行系,尤其是在营销渠道、营销创意与形式等方面亟待加强。

  互联网平台具有便捷性的特点,同时与消费场景结合紧密,要重视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因此,银行要重视线上服务构建一站式平台,积极搭建自身电商平台,丰富网上商城消费场景,为消费金融业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优化线上线下业务办理流程来吸引新客户,稳定老客户。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直销银行这一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借力于互联网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通过测评各直销银行的用户体验水平及满意度情况,可以有效帮助各直销银行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了解用户需求,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找到改进提升的方向。

  据报告显示,此次受访人群中,了解并使用过直销银行的实际用户人数为 736 人,仅了解,但没有使用过直销银行的潜在用户人数为 364 人。对于传统银行网点的印象,用户多呈现负面态度,营业时间有及排队等候耗时长成为主要印象标签;而操作便捷、时间灵活、人性化、银行背书安全可靠是被访者对直销银行的主流印象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直销银行的存在弥补了传统银行网点的不足,但由于直销银行是在线操作,不同于传统银行的人工服务,用户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因此,时间灵活及操作便捷成为传统银行网点与直销银行的主要差异。

  直销银行是在线操作,不同于传统银行的人工服务,36.1%的用户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直销银行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提升用户信任度。技术方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结合多种安全技术、控制手段,防范产品交易中的风险;服务方面,直销银行产品相比传统银行缺乏创新性,竞争力不足,服务水平是影响获客的重要因素,可尝试开辟线下实体沟通平台,拉近客户与银行的距离。

  本次调研报告中占比最多的中频用户主要使用的功能依次为余额理(54%)、转账 (53.0%)及存款(52.4%)。高频用户各项功能使用的情况较为均匀。总体上看,用户最常用的功能为余额理财(72.1%),线上贷款功能使用率较低(9.8%)。功能不足、购买理财时仍需要线下面签成为用户在使用直销银行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除此之外,中频用户多遇软件崩溃,低频用户则认为直销银行操作复杂,不会使用和开户时遇到障碍是其主要使用痛点。

  超过的三分之一的用户认为直销银行当前的主要痛点是功能不足,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操作平台,期待在基础功能上引入丰富生活场景和附加功能。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在线上市场拓展相对缺乏经验,未来很可能需要更多与第三方合作,以实现从不同的应用场景获客并为其提供特色服务。

  随着收入与支出的双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对于消费升级的不断发酵,由此带来消费性贷款的持续走高;同时,监管机构及推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