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促进会由单景州带队,以孟老为中心,以伊里布、博尔果、孟宪义为,由原生态满语学习者红红火火、胡亚楠在参与考察的同时还进行音像摄取、资料整理等基础保障,共七人组成的考察团于当晚18:30飞临本次考察的第一站——伊宁。当地族人丁伟携带两位族胞接应并安排了晚餐。三位族胞的满语非常棒,与孟老等用母语交谈非常顺畅。丁伟介绍,散落伊犁的当年西征满族的,很多人仍在以满语为母语,目前说得非常好且文化水准较高的有七、八个人。孟老介绍了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和日程安排,大家展望了满语传承工作的前景,并一起探讨了两地族人如何建立互动机制。
2017年8月27日,伊犁族人丁伟、平、何敖平和锡伯族盛梅兰女士带三辆车分载考察团全体从伊宁赶往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在接下来的满语考察活动中,他们也一直在悉心关注和全程支持,极大地提高了考察工作的效率。他们身上仍旺盛地保留着内地族人或多或少有些陌生了的满族特有的精、气、神。他们满语说的都非常好,当被问及如何掌握得如此娴熟时都回答为是因为家传,从小就说。经过几天考察后发现,所谓伊犁满族不会说满语,会说的也是在说锡语的说法,纯属“bak bak gijiningge”。除了所接触的族人都在说着满语之外,其所说的也与察县满语有一定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往往只是一些习惯说法上的不同。当然受些影响也难免,锡伯族问好时习惯说“白塔库呐?”(bait kvna没事吧),这源于过去锡伯兵巡逻相遇时的常用语,满族一般不这样问好,虽也有人开始这样说了,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犁满族是在地传承着满语的事实。
伊犁地区满族人并不多,居住也不集中,但满语却流传下来。这除了各满族家庭民族意识较强之外,也与伊犁特殊地理和人文有关。当地很多人往往会说四种语言:自己民族的语言、普通话和另外两个兄弟民族的语言。去察县途中经过伊宁市维族大市场,丁伟大家下车逛一逛,平用其他少数民族与商家沟通,当商贩得知我们是满族人时,立刻用满语跟他说那我们就说满语吧,他俩就用满语聊了起来。一次在察县郊外要打车,一位哈萨克妇女提醒公交车马上就来,孟宪义试探着用满语表示谢意,俩人竟然也用满语交谈起来。在考察过程中还见过一位汉族妇女和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小朋友也会说满语。这种现象非常出乎我们的意外,伊犁真的可以被称之为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天堂,满语自然也占有一席之地。
2017年8月28日,考察团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瑟公锡满文化中心进行走访、交流,这是考察团到新疆伊犁进行满语考察的重中之重。时间上午十点,因时差关系只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清晨八点,中心负责人孟荣和刘飞雄等人便早早来到中心迎候大家。瑟公锡满文化中心虽然是民间组织,但却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以实用锡伯-满语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而国内有满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的各高校和学术单位,其旨只是研究满文和满文档案资料,与作为语言的实用满语并不涉及。
在瑟公锡满文化中心学术交流共进行了两次,开始时先是用满语交谈,查看三家子满语和现代锡伯语是否能正常交流以及沟通的准确程度,并自始至终进行了现场音像;
还对重音、语调进行对比和探究;最后双方还就满语其它诸多学术问题及满语与现代锡伯语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意见交流。考察团发现双方在很多方面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相对完整的满语文研究体系并没形成;满语文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缺憾是现今满语文教学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满语研究体系的发展也会影响现代锡伯语研究;满语研究在总结发音规律、造词方法、语言思维等方面应该更多地参考现代锡伯语,从中借鉴和吸收已取得的成就;现代锡伯语研究和发展无法回避对清代满文语法以及上层建筑领域的词汇、语汇等方面的考究;从对语言和传承的长期发展来看,满语与现代锡伯语应该建立共同的研究体系,并在此体系之上更为细致地研究现代锡伯语与满语之间的差异性,并探究二者的发展方向,逐步使之重心从语言的研究到语言的应用研究,等等。
这是田野调查第一站。原计划兵分三,但因孟老累病了需留两人照看,其他人则变为一队先到孙扎齐牛录镇走访。应邀受访村民本有事要外出的,开始只想草草应付一下,但很快被孟宪义浓浓的满语乡音所吸引而决定不走了。人越聚越多,话也越谈越投缘,访问结束后还执意留我们吃饭。见我们因抢时间只能谢绝,大家便纷纷留下联系方式,并跳起舞蹈让我们欣赏,表示对我们的认可和欢迎。通过这次走访,发现农村锡伯族老人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满语,而且与三家子满语沟通根本就没障碍,她们并不认为是两种语言。
扎库齐牛录乡给人的感觉就是和东北老家几乎一样的乡镇,不同的只是涓涓流水通过村落去灌溉农田似乎述说着这里有发达的水系,以及人们操着一口有着“三家子味”的满语。有三家子味是孟宪义通过与该地村民聊天发现的,“锡伯语”在察县各牛录不一样是都知道的,但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了和三家子满语“味道”一致的“锡伯语”。我们在这里还遇到会说满语的汉族妇女和哈萨克妇女,以及会说满语的其他少数民族小朋友。
我们去赛牛录村走访,本来是想到最基层、最偏僻、最落后的山村看看。结果不但其一点不落后不偏远,也没接触到穷困的村民,而是在当地的推荐下访问了在该村居住的乡中心校退休王西材校长。王西材老人很有文化,对锡伯族西迁史及各历史事件非常了解,正在写书。老人的观点是,锡伯族和满族有共同的祖源,说着同一种语言,所谓锡伯语的出现是1947年之后的事,当时锡伯族有人对满文进行了修改,去掉几个字母,与满文不一样了,语言名称才出现分野,有了新的叫法。老人对满语和现代锡伯语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看法,非常客观、贴切,而且也与我们大家及瑟公锡满文化中心孟荣等人的观点很接近。
高元明老人(图中后边那位,即左数第三人)是在扎库齐牛录进行田野调查时认识的,之所以去他家访问,是因为孟宪义老人在用满语与高元明老人沟通时,发现其所说的满语与三家子满语不但没什么区别,甚至连说话的“味道”都一样。这一重大发现惊呆了大家,从而决定在访问寨牛录村后返回扎库齐牛录去其家中进一步拜访。高元明是位普通的农民,而孟宪义则是位普通市民,俩人只会满语而不会满文。他们质朴无暇,其满语的沟通毫无障碍。后来网上出现一篇介绍此次新疆考察的《跨越百年的重逢——东北新疆满锡母语者的会话》帖子,有人认为了自己利益,便心怀叵测地说,孟荣为迎合孟老故意改了锡伯语词汇。那么请问这两个老人是谁迎合谁,对话音频就在那放着呢。在高元明家,双方的话题很广,主要是孟宪义与高元明之间的满语对话。访问结束,我们起身离开时,双方都依依不舍,当孟宪义安慰说还会来时,高元明老人哭了,大家的眼睛也湿了,不敢妄猜老人的心思和感受。
街巷调查,主要是以几人一组在市场、商场、车站、街巷等,与随机相遇的伯族搭话、攀谈,根据对方年龄、职业等情况就满语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并留下联系方式,广交朋友,为可能出现的专门性课题座谈做好准备。实践证明,这种可以随之随地使用的街巷调查方式非常行之有效,使我们额外了解到更多的情况,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认识关老师她们三人和认识扎女士一家的事。
认识关老师等人是在去孙扎齐牛录镇那天早晨,我们经过农贸市场时孟宪义用满语打听去孙扎齐牛录镇怎么走,贺老师得知大家是从东北老家来的满族人时非常高兴,并招呼关老师等人过来一起攀谈。大家合了影并留下联系方式,关老师后来还应邀专门抽出时间参加了满语词汇朗读录音的专项调查,现在还在通过微信群主动教大家满语口语。认识扎女士则是在去赛牛录村的大客车上。笔者为大家买完票后,孟宪义就用满语说后面那有座过,扎女士很好奇,得知大家身份后说自己还没与满族人说过满语。孟宪义说那就说说吧,他俩就用满语攀谈起来,大家后来成为朋友,她也为考察尽心尽力,还曾带着老公孩子一起到宾馆看望大家。
到锡伯文退休副社长伊克旦老先生家中拜访是我们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进行满语考察的最后一站了。族人平早已打听清楚老人家的地址并开车接送,使我们按计划简单快捷地见到了伊克旦老人。老人很健谈,对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坦诚地平铺直叙,往往一语中的。例如,他开始不接受重音,便直言说道:“什么重音,满语没重音一说”。孟老随即用彼此都接受的单词和短语发音为例,剖析了满语重音及其规律的存在,老人便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通过这次交流,可以看到伊克旦社长与以前拜访过的锡伯族老人一样,多数都没注意到满语重音的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太熟悉满语了,他们看到文字时直接反映出的是带有发音的熟悉的满语词句,而不像我们要先拼读再联想。重音问题严重困扰了我们,而对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影响,当然就不在意了。
2017年8月31日早,考察团一行人乘坐当地族人的车离开察布查尔,经伊宁市来到惠远镇。萨克达氏李文荃老人早已在那里等候,老人是惠远古城城破时极少数有幸逃离的满族人的,对城破人亡事件了解很多。大家来到惠远古城遗址之后,站在古城城墙前,聆听了老人对这段历史的介绍。选定,摆上祭品,上八炷香(共九炷,先给大地上一炷),由孟宪发、孟宪义和单景州祭酒,并由孟宪发用满语献祭词,大家共同烧纸祭拜。祭奠结束后,大家唱着激昂的满族歌曲离开,并在古城城墙尽头合影留念。这次惠远古城遗址祭奠,既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近代历史的一次补课,更是一场心灵净化和认知上的超越。中国近代史,说直白点就是中国及周边各民族之间博弈和融合的历史。不要动辄什么“自古以来”,自古开篇中国人的祖先还在东非大裂谷里嬉戏呢。虽然中原在历史上也曾踏足过西域,但迟至明朝,新疆和青藏还都不属于中国。卫拉特蒙古在顺治三年(1646)的归顺,才得以在上纳入清朝版图,但更大意义只为后来真正统一拉开了冲突和战争的序幕。
伊犁是准噶尔汗国的和大本营,准噶尔汗国地处中亚,属于并后来统领着卫拉特蒙古,其疆域远远大于后来属于中国的部分。它的不幸在于它自恃强大而傲视周边,并敢于向大清挑战。战争是的,当幸存的准噶尔人被召回,土尔扈特部东归之时,接待和安抚他们的是满洲人,伊犁也因安置了南疆无地维族贫民而多了新居民——塔兰奇人。
惠远古城修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做为统一管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天山南北军政事务的伊犁将军府驻地。惠远古城被乾隆赐名“惠远”,意为“大清恩及远方”,是整个新疆军事中心。大清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又遭受太平之乱、捻军之乱的严重冲击,国库消耗一空,内外交困、岌岌可危,而1862年发生的“同治回变”,后来又导致整个新疆沦陷,孤悬边外的惠远古城1864年成为满洲八旗退守的最后孤岛。
根据李文荃老人的口传家史,伊犁将军带领八旗将士及家眷在惠远古城被重重包围和断粮断水的艰苦卓绝情况下,苦战坚守了18个月之久。1866年农历3月8日,在“驻军根本没法抵抗,因为士兵饿的连站都站不住”(巴里善《1864-1971年间伊犁农民起义的回忆》)的情况下,明绪将军带领八旗将士及家眷喝下水集体身亡。是的,八旗将士也是人啊,也有战败时候,但其惊天地泣!征讨失败了,因为面对的是群众;谈判没成功,因为国家不容;没开杀戒,因为重重围城的都是被来的塔兰奇百姓,封建领主和东干人都骑马远远躲在后面。坚守18个月已是奇迹,弹尽粮绝,没有援军,除了别无期望。义举着人们,塔兰奇人自发救助、收养了一些有幸逃出的满洲孩童,包括李文荃老人的曾祖父和堂祖父;苏拉宫满族人也因塔兰奇人联手而免于涂炭。
有太多疑惑和不解,但历史谜团不必过细探究,四万鲜活生命勇敢地就义,已足以震撼人们的心灵。我们祭奠的,是战争中汇集到惠远古城继续国家的八旗将士及其家眷;肯定的,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的,是他们地为国捐躯;钦佩的,是他们爱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自己生命的;的,是他们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情怀。
过去老人总说满族好男儿都死在新疆了,这句话除另有寓意之外,也确实真切,并沉甸甸承载着民族所遭受的伤痛,通过这次惠远古城遗址祭奠,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时间不可逆转,他们都为国了。我们现在唯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找回来,传下去。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