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一线体育人工作心得:如何运营一场马拉松

※发布时间:2018-1-22 16:31: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去年中国田径协会的年会公布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数量是328场,而今年则可能超过400场以上,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场马拉松赛事。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不仅与城市相互成就,也会为参与其中的赞助商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如何运营好一场马拉松赛事,其实是一门相当大的学问。

  本期《体育职人圈》,我们邀请到了马拉松赛事管理专家石春健,讲述她与马拉松的故事,让同学们可以了解一场大型赛事背后的点滴。以下为本次课堂的文字实录,欢迎收藏与学习!

  橙光线培训课程十年马拉松赛事组织与指导经验,指导50余场中国田协共同主办城市马拉松赛事自2006年起参与10届马拉松赛事组织,参与方案的制定与实施2013-2016领导制定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发展战略、赛事管理体系、构建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成都双遗、敦煌、扬州半程、西安、张家港、儋州等马拉松赛事顾问2016年CCTV、2017乐视马拉松解说嘉宾《跑者世界》专栏作者

  我记得我从三年前开始讲马拉松相关培训的时候,还要问一下大家有没有人跑步,因为那个时候基本没有做跑步赛事的人,当时是离跑者常遥远的。

  尽管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有了马拉松这个项目,也催生了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有了纽约马拉松和马拉松这样的大型城市马拉松赛。在此之前,马拉松还都常小规模的社区类的活动。

  到了80年代,跑步开始在美国、欧洲比较流行,但是在日本、、东南亚刚刚起步,第一届北马也在1981年应运而生,但那个时候的北马还仅仅只有专业选手可以参赛。到90年代以后,赛事的规模日益增大,一般的城市马拉松赛也都会达到大概两万人的规模。

  到了21世纪初,赛事组织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除了马拉松之外,也出现了铁三这样的多项目耐力赛事。也第一次出现了赛事之间的自发结盟。同时,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办比赛的过程中来。

  2010年之后,大家开始有机会走进这个行业了。一方面是社交的普及和发达;另一方面是一些特殊的政策性原因,使得社会资本可以更好的进入到行业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从2010年以后,除了常规的马拉松赛事,开始出现了很多娱乐性的赛事,比如彩色跑、泥泞跑、障碍赛、夜跑、荧光跑多元性的赛事。

  同时,赛事公司的数量增长也非常之快。去年年底,中国田协公布的有202个赛事公司,可是据不完全统计,单在上海江浙地区就有不下两百个赛事公司。2017年也出现了几个比较大的标志性事件,本土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首先是万达成为了六大马拉松赛事的合作伙伴。就连中国本土企业海尔斯,也取代亚瑟士成为了国际跑联合会的赞助商。

  那么,马拉松赛发展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呢?除去国家的政策和私营资本进入之外,我们作为赛事组织者,更要挖掘的是这项赛事或者活动,对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究竟有什么样特殊的价值。

  但在马拉松飞速发展的时候,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赛事质量开始变得参差不齐,任何一场赛事出现的比较大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行业。所以我们的初心是想把这个体系完善起来,让赛事质量也快速的跟上赛事数量的发展。

  国际马拉松的发展多数是自下而上的,我国的马拉松发展多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使得一场比赛赋予了更多的,这使得很多的决策者可能并不太懂马拉松。

  同样,我们在宣传赛事的时候也忽视了一个问题:大家从头到尾在讲赛事,在讲自己的故事,自话自说、自讲自嗨。我们好像忘记了,应该宣传的是跑步这项运动本身。

  说到赛事策划与定位,世界六大满贯应该是最负盛名也最经典的赛事,这些比赛可以说是马拉松运动的最高水准了。

  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是自2006年设立的世界马拉松巡回赛,包含六个马拉松赛事:马拉松、伦敦马拉松、马拉松、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东京马拉松。

  马拉松则是世界纪录最多,马拉松是历史最悠久。夏威夷火奴鲁鲁马拉松的特点也很鲜明:除了开跑的时间早,它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结束时间也没有人数的马拉松。因此,这项始创于1973年的马拉松每年能吸引大约30000人来参加,不仅能吸引到专业跑者,也向初级跑者甚至所有大众敞抱。

  我有一个朋友,第一年是自己跟朋友去跑夏威夷马拉松。上个周末,又带着全家老少一起去了。在这个赛事中,你会看到很多以家庭为组织参赛的跑者,这种全家人寓跑于乐的氛围,也构成了夏威夷火奴鲁鲁马拉松的精髓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在看了国外那么多城市的马拉松之后,我们自己又如何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赛事呢?除了地域、风景、主题、补给等基础命题之外,我们的景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主题娱乐......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赛事独一无二的地方,是在立项之初就要去考虑的问题。

  在这里送大家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去做到与众不同,而是在办比赛的时候,时刻想想我们的初心在哪里,你才会走得更远。

  在赛事组织中最基本的原则有哪些,最关键不可忽略的领域又有哪些?从报名到赛事计时到安保,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又如何分类?

  当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安保,医疗,志愿者,赛道,补给,报名。在竞赛组织方面,安全保障、公平竞赛、选手服务及减少对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一场合格的马拉松赛事组织的基本原则。

  群体的区别,可能使得整体流程都会变得不一样。比如说初跑者和严肃跑者,他们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一些赛事可能会针对当地的旅游团体,使其更受家庭、朋友和情侣的喜爱。因为他们可能无法以专业选手的姿态跑完全程,但如果赛事本身定位在一场轻松的比赛上,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享受马拉松,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的旅游与消费。关于项目设置

  全程、半程、十公里、迷你、家庭跑......这是当下国内大多数的项目设置,大家觉得项目设置大致如此了,几乎再无可创新的地方。但事实线月,我参加了布拉格马拉松赛,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跑马拉松赛。在比赛过程中,我居然惊奇地发现,实际上它还设置了很多的接力赛:比如中学生接力赛4.2公里乘以10棒,十个人来完成一个马拉松,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很多小孩子赛跑,事实是4.2×10套在一个马拉松比赛里。

  这项赛中赛已经举办了20年,实际上它是一个选拔赛,选手们全年从捷克的各个区一层一层选拔上来,他们需参加预赛、复赛、次赛,然后最后才是决赛。此外,组委会还会邀请六支国际代表队来同场竞技。第一棒的小孩是要跟选手一起出发的,所以他可以跑得很快,但也只有四公里的程。

  此外,六大马之一的马拉松,号称世界纪录与世界冠军的摇篮,全球跑友创造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以下简称PB)的最佳跑道,让成为所有跑友心目中的最佳PB。

  但马拉松除了四万人的全程比赛外,还有一个从比赛的38公里跑到终点的迷你跑。那一天我也去看了这个迷你马拉松,这些小孩从38公里跑到这个关门,八千多人的一个比赛。

  此外,马拉松比赛前一天还有一场氛围轻松的早餐跑,大概6公里,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愉悦的社交场所,而这正是给这些已报名的选手的。纽约马拉松前一天的5公里跑也是类似这样的友谊赛,这都给我们的项目设置创新提供了鲜明的案例。

  国际田联的跑赛事指南中有这样一句话:金越丰厚,越能吸引到世界选手。但是在比赛中,吸引他们参赛,可能并不实际也并不重要。并不是说一定只有靠金,才能吸引到这种高水平的选手,提高赛事的水平。

  如今,有太多的赛事在PK金,太多的人来中国赚完钱就走,我们必须把有限的钱花在真正赛事组织有需要的地方。高额金并不是代表这些赛事有多牛,而是实在没有别的标准可以遵循。相关体育组织

  在马拉松相关的体育组织中,最高的组织是国际田联。国际田联有一本书叫《竞赛规程》,马拉松的规则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这里,但也大概只有两页的正反页讲跑赛事,其他都是通用规则。

  此外,要在一个地区扎根下去的话,基础工作更常重要的。我们在这个城市营销的是跑步运动,经营的也是跑步运动,而不仅仅只是一场比赛。当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精简项目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在本次课程中,橙光线CEO邱志伟先生作为体育赛事领域专家,也在现场为大家解读一些关于马拉松赛事的问题。以下为石春健老师与橙光线CEO邱志伟先生的部分对话实录:

  邱:马拉松大家更关注的是说我在里边跑的感觉怎么样,或者说我认识的人在里边跑的怎么样,或者说即使我不跑,这个赛事对我的城市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和变化,而不会特别关注冠亚季军是谁。另外,马拉松也是单一赛事能够直接参与的运动员最多的一个项目,这也是马拉松比较特别的地方。

  邱:从一个互联网的角度上来看赛事。是给进到赛事这个行业的赛事人打开了一个维度。原本做赛事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我在公司或者我个人有什么样的资源,我们这个团队擅长做什么项目,对什么样项目有感觉、有感情,才决定是否去策划某个项目下的赛事。总结来说是我想做什么。

  而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从市场角度来看我们的赛事和产品。通过研究市场,调查要触达什么样的市场人群。对人群进行画像,大概掌握他们年纪,爱好和生活习惯,在体育运动中他们有哪些需求和痛点是市场还没有满足的,哪些是在我们的赛事能够去满足的。

  根据这些信息再去计划和策划产品,再通过合作或者通过交互的方式补足我们做这个产品所要需要的资源。那么这样的赛事产品推到市场的时候会很受市场欢迎,而且能够会清晰的自己想要抓的目标用户,能够在人群当中产生很好的体验、产生很好的口碑。

  邱:我们认为跑步应该越来越多的是一个很好的社交的一个场景。但是很多的跑步活动,大家都是单独参与,虽然在平常训练的时候,会有一个跑团,但去跑个马拉松,还是个人为战。所以我们就思考有没有可能跟我的朋友,同事或是跑友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荣誉来去跑。既能够发挥个体的跑步能力,又能够在整个的集体里面一起争得一份特别的荣誉,让集体变得更加的紧密,团结。所以团队参与是这个赛事最初的出发点。

  第三个特点,它是一个接力赛,每个人必须上赛道,跑几圈都无所谓,但是每个团队、每个人都要上赛道跑,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战术,决定自己团队的分配组合、分工安排。所以,当时就有了这么一个安排,在24小时内连续不断的以团队性质参加的一个接力的比赛,以24小时每个团队完成的赛事总长来去定名次。

  因为成年以后很少有时间能跟家人,朋友,同事在24小时里抛开纷扰一起做些事情。这种24小时跑就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在体验一次那种感觉,是一种特殊的社交体验,这也是赛事的一个魅力所在。

  最后的一句话是我个人的见解:在现今线上生活越来越方便丰富的时代,体育赛事提供给大家一个线下的高质量的社交生活的场景,这相对于与线上虚拟化,距离感十足的生活来说更加有温度,有感情。这是体育赛事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个点,也是体育赛事真正的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