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走了……大国工匠挺起中国智造

※发布时间:2019-2-24 4:28: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洗头掉头发

  据《劳动报》,走了,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欣慰。他再也不能穿着那套几十年不变的深蓝色工作服,绕着一台台车床、铣床、磨床兜上几圈了;但更多是让他宽慰的消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得到重视,各项措施陆续落实,重塑匠心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我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就是当好一名工人。”言犹在耳,1980年进入上海液压泵厂,凭借不断钻研,让一台台当时“高大上”的洋机器俯首,彼时的厂长曾经这样说:“我们厂有两个,工厂的腰杆就硬了;有一批,工厂就‘飞’起来了。”

  被称为“蓝领英雄”的,一度是优秀工人的代名词。肯吃苦、肯学技术、肯动脑筋又肯时间的,对技术有股超乎的钻劲。单位曾要一份五年工作总结报告,而他交上来的却是两张活页纸大小,写满了他的六项技术革新资料,每个项目仅三四行字。因为技术出众,初期,还曾刷新了产业工人的“身价”———专家提出要以价值数十万元的数控机床换取他到国外工作一年。

  劳模、劳动、工匠,他从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扎扎实实做出了样子。据不完全统计,入职至今,共完成数控编程1600多个,工艺改进230余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完成产品攻关57项,并获多项专利。在他的带动下,具有良好的办学和师资条件的学院,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

  以初心致匠心,30多年后依然被“学一手好技术,当一个好工人”梦想激励前行的,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当选为中国第十六次、十七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副,荣获4次全国劳动模范,5次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等诸多荣誉。

  的一生,亲身经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融入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中,更与40周年的巨变互相印刻。

  之初,刚出校门的如愿走进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液压泵厂,成为一名学徒工。从小就是学霸的,暗暗下定决心,同样要在工作上干出点名堂来。他是干一行必要精一行的工人。最初的学习是在他的机床前,磨刀是机械加工的基本功,他就潜心攻磨刀关。他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虚心求教,他用一大把报废的刀具,一把把地磨。刀子越磨越短,技术越来越精。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默默记下师傅们的操作,从不显山露水,但每每发问总是直击要点,让人刮目相看。学徒生涯里,凭着一股子钻劲四处求教,博采众长,很快成为车、钳、铣、磨的一把好手。

  好学的并未就此止步,1982年,他考取了上海电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3年之后带着电大三好学生的殊荣回到厂里。刚读完大学,又锲而不舍地自学英语、德语,数控理论和应用技术。行业前沿知识让他清晰地认识到,高科技数控化加工方式势必将取代传统模式。越学习感觉越紧迫,业余时间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交大、长宁区科技站和书店里。

  彼时的上海液压泵厂,传统的金属切削加工模式已经延续了几十年,老式机床上油漆剥落一层又重新刷上一层,一人一刀一件。带来的不仅是新设备新技术,更带来了难得的交流培训机会。

  去培训,的行李与众不同———包里放着四本厚厚的字典以随时查询。劳务培训,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加工操作技术。国外将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划分在工艺、编程、电气、刀具4个部门,由4位工程师共同调试数控机床,再教类似和其他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务工去操作。不甘心,白天除了操作机床,他处处留心,抓住每个机会跟老外学习数控机床调试技术和编程,光笔记就记了几大本。

  别人眼里壁垒森严的专业,没有。他的目标,不只是学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专业知识技能,而是要对四个板块融会贯通,做数控机床的专家型工人。夜晚的河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但仿佛又回到了刚进厂当学徒时的状态,一到晚上,就整理白天看到和操作的调试资料,做笔记、测数据、画图纸、设计程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已对数控机床的试编程技术驾轻就熟。公司外国技术人员休假之际,一批复杂零件的加工难住了所有人,主动请缨,书写编程、制定工艺、准备刀具、输入程序开动机器,四大技术要素一气呵成,崭露头角!

  成了第一个中国工人调试员,开始指导外国人上机操作。1988年,公司又点名要去劳务培训。回国前,外方向他许诺了众多优厚待遇,留下。但是回家了,带着外方的技术资料和第一手编程技能回家了。以后几年,爱才的人只能几次点的将,甚至以无偿赠送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数控机床为代价,换取到国外“培训”一年。

  “我的一切缘于祖国,我必须回报祖国。”这样向不解的外国人解释道。老外们不知道的是,在电大脱产学习时就曾申请,在时,又再度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向党组织表决心,愿意学好这门技术,为中国技术工人争气。”1991年12月15日,回国后的如愿加入中国。从此,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要一辈子对照着合格的要求去做。”

  1989年开始,液压泵厂开始陆续从国外购置数控机床。价格昂贵的机器里往往只有一、二种加工程序,看着浑身都是外文字符的“洋宝贝”,不少职工觉得格外陌生,操作起来自然束手束脚。

  国际竞争中对高新技术保密是公开的“秘密武器”,是就这样吃个哑巴亏,还是大胆创新?种种难题都没有难住,在短短的时间内,仅2CNC数控机床加工范围就扩大到12个品种,24种零件。随后他又对原为6种规格柱塞的环槽割刀进行,使一次成型割刀从原来做60只零件就要换刀,增加到700只,工效提高足足10倍多。

  100多万元购买的某型数控机床原设计功能仅为加工棒料零件,但液压泵厂的零件形状各异,甚至还有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于是又再次出马,加压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多少张草图,多少次计算,多少回试验,他已记不清了。终于,一套洋机器自身不具备的新程序在液压泵厂诞生了。有人说,“全能”的,把数控机床也变成了“全能型”的机器。这份技术攻关的实力,实打实地体现在设备采购的线月,液压泵厂好不容易筹措了一笔资金欲购一台数控机床,在设备选购时,也一起参加谈判。对于正处在困难时期的液压泵厂,100多万元人民币不是一个小数字,全厂职工辛苦干上几年也拿不出这笔钱,深知它的分量。

  谈判一开始,外方不顾机床固有程序不应额外要价的惯例,开口要价就是120多万元。平素不辞的此刻底气十足:“固有程序本不应再要价,况且我也有能力打开这些程序。”几番交锋,失去要价筹码的外方最终让步了,答应对液压泵厂制订一份100万元特殊优惠合同。自此,液压泵厂有了个不成文的:凡购置数控机床的谈判,必须出席。彼时全国有3家主要的液压泵生产厂,上海液压泵厂从规模和设备拥有量都算不上行业巨头,但因为“蓝领英雄”,拥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风光”:大量的订单来了,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找上门来……当然,厂长们已经习惯了随着一批批“大方”订单中的“苛刻条款”—————项目必须由班组负责。

  技术拔尖,声名鹊起的,有人劝他“挪挪窝”,曾经的一些徒弟、同事技能比不上,跳槽后钱却赚得多多了,为什么心眼不“活络”?不说外国,国内找他的人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工资过万、聘作顾问、只需动口不用动手……条件越开越高,只等点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上海液压泵厂却不是个效益好得人的地方,企业一度还面临亏损的窘迫。彼时的月工资收入还不到千元,可死了心就是不肯。对此,的夫人也很支持,夫妻俩商量的结果更坚定了的:液压泵厂培养了我,“儿不嫌母穷”,你也跳槽,我也跳槽,谁来振兴企业?

  的心始终拴在企业。1995年下半年,从市总工会领取了市首届十大工人发明家的1700元金,荣誉和励都令他无比激动。1700元,相当于他两个月的工资。可是回到厂里得知总公司帮困基金成立的消息后,他不假思索地又补上300元一同交给了党组织。

  这样的敬业和,让在企业里有着巨大的凝聚力。1996年上海液压泵厂组建“小组”,成立之初,小组人均只会操作一类一套设备,在的指导下,人人都成了多面手,而且都会调试数控设备。的3个徒弟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班组先后荣获上海市红旗班组、全国先进班组、上海市模范集体、全国五一劳动章等光荣称号。

  2002年,历经3年艰苦的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披上了学士袍,而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全国首家以普通工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开学授课,由他担任名誉校长。

  迄今,技师学院已经培养技能人才超过8.5万人,其中包括全国五一劳动章获得者冒德华,上海市劳动模范朱建华、阚宝春等一大批新时代的技术性产业工人。而近年来的“杯职工技能大赛”在吸引一线产业工人之余,更吸引了不少管理人员参加,形成“效应”。

  “让我试一试!”每逢遇到技术难题时,这就是的口头禅,怀着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在工作中非常注重要以创新打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以创新打破国外对中高端工业装备基础件的垄断,其中对于液压泵技术的创新改进,让国产液压泵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动激励下,技术中心及数控技术工作室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85项,新申报的专利146项,授权65项,其中个人专利40项,成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其中“数控技术工作室”在2011年初被上海总工会授予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001号,之后相继被认定为国家级和上海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心中,无论多么普通的工作岗位,只要自己肯努力,一样能成才。2014年,当选上海市总工会副,被人们称为“劳模副”。比起过去的,现在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能工巧匠,“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我感到很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思考得更多,也更为企业人才的匮乏而焦虑。这份忧虑促成了更注重倾听和传递职工,将企业和职工的声音带到了全国的会场。

  “还在老地方吗?”“还在老地方。”“不容易啊,还继续在基层技术攻关。”2016年3月5日下午,习总来到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了解到仍然在一线,不由地赞叹道。当日的会议上,是第二个发言人,围绕“加强技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这一主题,强调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应该加强技能工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刻不容缓,技术工人,尤其是青年技工需要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听取了的发言后,习总回复道:“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

  习总的话犹如一针强心剂,让倍感振奋,他注意到,“在我发言的时候,总用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总的回复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普通劳动者、产业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作用非常肯定。”

  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奔波地更有劲了,他积极建言献策,我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能单纯依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未来,一线技术工人将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担任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工人农民组的评委时,他又为增加工人农民组的获名额而不断争取。

  十九大之后,更忙碌了,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厂,几个车间来回地看,摸摸熟悉的机器,和工友们讨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作为十九大代表,他始终揣着一本笔记本,写的都是他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与心得。他说,要好好学习十九大并贯彻到工作中去,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力。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工匠明确写入其中。在看来,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喜欢的,对自己的岗位是敬业的,就是工匠的一种体现。

  现在,一些人认为当工人没有出息、没有地位、没有前途。一些人认为时代发展,面对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工匠早已过时。但从不这样认为,“‘工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都是我们工人要坚守的阵地,这样才能有大的作为。在一线磨练,不单纯看你有没有学历,更注重你的能力,只要肯钻研,爱岗敬业,就能在自己的行业闯出一片天。”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在传承着“工匠”。

  从业近40年来,经历了企业的亏损、调整、搬迁等剧烈动荡,然而他从未过,始终如一地在基层岗位上用自己的技术与创意助力着企业的发展。说,“做一个工人,哪怕你的岗位再平凡,但只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我们他的人生格言———“创新就是要在别人去想之前,我早想一步;奉献就是要在别人去干之前,我先干一步。”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