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总感觉时间紧张是科技让生活太快吗?

※发布时间:2019-3-9 3:45: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930年,凯恩斯乐观地预测: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满足人类需求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将越来越短,人们有望从生计的中解放出来——每周工作15小时就足以满足物质需求和工作愿望。

  离百年之期越来越近的我们,却依旧行色匆匆,深感时间紧迫。为何先进的数字技术没有能减少人类的工作时间?是科技让生活太快吗?我们如何才能慢下来,享受高品质的闲暇?

  一边是科技让工作与生活节奏太快的抱怨:手机和网络让工作任务一刻也不能耽误,所谓的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不复存在了;现代通讯技术也让人际交往中个人独处的空间被高度挤压,即时通讯软件真正打破了时空的,让我们随时都要人际交往。另一边则是对过去的慢节奏的生活的向往:过去的城市并不算拥挤,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下班后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甚至恋爱也慢节奏,一次相爱和分手的挣扎恍然就是一辈子;这样的田园诗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但是Wajcman在这本《缩时社会》中提问道,过去的生活真的比较慢吗?那些被发明出来用来提升效率和节省时间的科技,为什么没有让生活变慢呢?如果生活节奏确实变快了,我们又真的应该于科技吗?说到底,生活节奏太快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对于生活快慢的又是否会有不同呢?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以可以把人们从长时间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将近一百年前的预测被人们广泛引用:他想象在21世纪,世界的人们每天只要工作3个小时,就能满足他们日常的所有需求,出来的大量时间将会被用来探索个人的各种兴趣,愉快的生活态度将会扩散到整个社会。

  但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根据社会的统计数据,从1950s到1990s年代,美国人的每周工时几乎没有减少,8小时工作日还是办公室基本规范。事实或许恰恰相反。人们不仅没有感觉到自己有更多的发展个人兴趣的时间,反而感觉时间越来越紧迫了。这种时间被、总是感到过于忙碌的感觉,往往被认为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加速的结果。工作节奏快、商业活动节奏快、交通与通讯的节奏快,所以我们感到自己过得更匆忙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科技本应该解放我们,正如那些生产力工具可以加速完成工作、家务科技可以让我们不再做家务,科技本应该给我们更多闲暇的感觉;但事实却是,科技仿佛是忙碌的原因,是科技让工作节奏加快,让我们随时要处理来自工作与朋友的各种信息,让我们信息过载。

  很多理论家相信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时间系统其实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是不需要精确的24小时计时系统的,生活和社交都有传统的自然节奏。伴随着19世纪工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开始变成一种商品。购买劳动力的指标当然是劳动时间,时间也就变成了一种可以用衡量的商品。这时,对于工厂管理者来说,现代计时系统就变得非常必要了。这也是为什么到了19世纪,时间就是的概念可以如此深入:因为资本主义确实开始了时间的买卖。

  很快,这种计时系统就了工业社会。因为不仅单个的工厂需要用时间来衡量劳动力价格,资本主义生产系统的内部协调也需要共同的时间体系。然而,通用的时间体系既起到了协调的作用,也放大了时间的距离感。空间距离所需要的运输时间,立刻成了时间的差距。为了消灭这种时空距离感,对速度的迷恋迅速俘获了工业社会的心。加速变成了工业社会的主题之一。

  但是即使在这个时期,我们也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于时间的控制常不同的。在19世纪的工厂,工人们被携带自己的时钟,工作时间要以工厂的时钟为准。但是管理者们常常在时钟上做手脚:上班时先把时钟拨早一些,下班时又把时钟拨晚一些。又因为工资往往是按照工时计算的,所以工厂管理者有很强的动机来加速工作的节奏。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也一直是不平等的主题之一。

  所以说,人们在工作中总是感到忙碌、时间紧迫,从工业时代其实已经开始了。当然,现代城市生活加速的感觉受到了更多新技术的影响。不过,在进入现代工作与生活的讨论之前,我们首先来厘清,到底该如何讨论这种“感到时间不够”的感受。

  生活加速的概念或许过于抽象,我们需要更清晰的思来讨论时间紧迫、生活匆忙的感觉。Wajcman在这里引用了Southerton and Tomlinson的研究,他们提出有三种机制产生时间上的紧迫感。

  首先是完成工作或者生活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的量,这是匆忙感的实质基础。有些人有很多工作,而有些人只需要每个月靠房租和利息生活,他们的时间感受显然从根本上就会不同。

  当然,匆忙感的产生并不总是因为各种任务需要的总时间太多。我们通常还需要和他人协作,然而协调不同的时间安排和社交习惯往往会带来时间上的冲突。时间混乱是时间紧迫感的第二种源头。

  最后我们必须意识到,时间在不同任务上的分配往往并不是的。我们总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完成很多任务,而在另外一些时间悠闲一些。顾顺章灭门案特定时间段内同时应付多项任务的体验,也即时间密度太高,会产生很强的仓促感。

  这样一个思考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时间压缩体验,也了新的讨论的领域。我们很容易意识到,时间紧迫的感觉在不同群体身上的分配是极不平均的。即使是面对同样的工作量,管理者们感受到的时间紧迫性其实是更少的,因为他们可以要求下属来适应自己的工作节奏,而且他们对于自己的日程管理有很多的发言权。

  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Wajcman特别关心女性的时间使用体验,而很多经验研究都证明了,女性的时间自主性总体上少于男性。

  男女时间感差异的首要原因当然是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男性常常更专注于工作,女性则有更多的家庭责任,尤其是照顾孩子。家务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很容易带来匆忙感,因为家务劳动往往是多任务的。一位兼职工作半天的职业母亲分享说,她早上要先送孩子上学,然后开始洗衣服,洗衣服的同时她会熨衣服和铺床,衣服洗好后再去晾衣服。上午的时间,她总是需要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家务。相比之下,下午的工作反而感觉很轻松,因为一下午都在做同一件事。

  双薪家庭的出现显然恶化了女性的处境。很多人已经提出,女性就业的增加常常给女性带来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在更多任务的情况下,女性协调家庭与工作的时间紧迫感也更强了。当然,日益深入的平等观念正在改善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但是即使男人和女人在家庭劳动中投入的时间是相同的,他们的体验也可能非常不同。例如在照料孩子这件事上,有研究发现,即使父母陪伴孩子的总时间是一样的,时间的分布却非常影响父母双方的时间体验。母亲单独陪伴孩子的时间通常是工作日,这无疑会增加她们在工作日的时间紧迫感;父亲单独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是在周末,这样,他们要面临的时间冲突显然少很多,而且陪伴孩子的任务也更纯粹,不会被其他任务打扰。

  很多人将平等的希望寄托在科技发展上:如果家务机器人足够发达,或许未来的人们根本不需要从事任何家务劳动了。但是,只要稍微回顾科技影响家庭生活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未必站得住脚。二战后的科技发展其实已经大大提升了家务劳动的效率、消灭了家务,然而,人们花在家务上的总时间并没有较少太多。例如在二战后的美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速食食品,极大地较少了做饭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伴随着汽车的普及,驾车去为家庭购物开始成为一项主要的家务活动。类似地,洗衣机的普及减少了劳动量,人们却更常换衣服和洗衣服了。婴儿车、纸尿裤、配方奶粉等产品让养育婴儿越来越容易,但现在我们还期待父母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和玩耍。

  总的来说,科技减少家务时间的效果被两个因素抵消了,一是整个社会不断提高的生活标准,二是无法被机器和科技取代的情感投入,而且社会对情感投入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如果照顾老人和孩子都可以让机器人负责,我们还是会期待来自家人的情感照料。这时性别不平等的魔咒再次响起,因为女性又常常是承担更多情感工作的人。

  当然,最让人感到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留给自己的原因,还是越来越多的工作。互联网上有多少关于财务的新版心灵鸡汤,现实中就有多少感到被工作异化的劳动者。工作不仅越来越使人疲惫,它对下班时间的侵占也越来越严重了。这背后都是互联网与通讯技术和便携的智能设备的错。

  关于科技使人持续地处于工作状态,主要有两个。一是科技让工作节奏更快。例如办公室的员工们总是被即时通讯软件着,随时都要回应各种工作需求;在电脑上进行多任务处理也越来越常见,正如前面所说,多任务处理常常带来更多的时间紧迫感。另一个是移动通讯帮助管理者消灭了工作与家庭的界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员工都要飞速地响应老板的邮件和微信,甚至都不需要打电话。工作与家庭界限的模糊,无疑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冲突。所谓留给自己的时间,只要不能彻底关上手机和网络,仿佛就再也找不到了。

  Wajcman相信,科技本身并没有时间属性,技术发展对于我们时间感受的影响,必须要置于实际应用的场景之中。例如国家一些研究者提出,不断涌入、需要快速回复的电子邮件,让很多员工感受到了维持工作节奏的压力。然而,电子邮件的设计本身其实并没有要求即时回复,要求员工即时回复邮件的,其实是过于严苛的办公室文化。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来证明,其实有些员工利用电子邮件的非即时性特征更好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日程。

  即使是诸如WhatsApp或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也并非对员工绝对有害。当很多人可以在手机上回复邮件、用微信远程回应很多工作问题时,他们其实获得了更多空间上的。科技带来的这种通讯便利其实可以帮助工作者们减少很多时间上的冲突。

  这时如果我们再回看工作与家庭界限模糊的问题,或许真正该追问的是,为什么工作一定会侵入家庭,而不是人们利用技术更好地安排日程?让个人时间被工作所侵占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在雇佣关系中管理者所享有的过分扩张的,以及忙碌的办公室文化。

  现代办公室中确实有一种对忙碌的,仿佛忙碌本身就是工作和事业成功的标记。但是如果我们追问这种的根源,它和100多年前工厂管理者们所追求的流水线加速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工业社会加速的幽灵,依然漂浮在互联网时代的天空。

  把所有解放的希望寄托于未来科技的巨大发展,或者把所有问题归罪于科技为管理者提供了的手段,本质上都是一种科技决的陷阱。当今科技的发展远超凯恩斯的想象,然而我们距离他想象中只用工作三个小时的社会仿佛更遥远了;员工们也并没有因为管理者有更强的技术,就彻底沦为提线木偶。

  Wajcman相信科技提供了潜在的解放力量,但是伴随着技术的扩散,我们需要改变的还有更多。例如在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之中,如果科技注定使其界限越发模糊,我们必须重新思考雇主和员工的关系;例如在家务活动的分工之中,如果科技始终无法取代情感照料,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性别的分工。

  很多人对于互联网科技的负面评价,其实来自于片面的。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其实也蕴藏对抗时间紧迫感的可能性。很多人抱怨科技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但是青少年一代每天都在用智能手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抱怨手机让他们信息过载。

  Wajcman在一家养老院看到一位女儿在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她一只手拥抱母亲,另一只手却在滑动智能手机。在轻易地这个女儿三心二意之前,她发现老人其实已经无法和人交流,只是享受女儿的拥抱。不正是科技的加速效果,才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而不必再有穿梭空间的时间紧迫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