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实习】复旦大学在校博士生罗佳在中国—东盟中心的实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1-1-3 0:23: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是来自复旦大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罗佳。2019年5月,经过“自主报名—院校推荐—中心选拔”层层筛选,我幸运地获得了到中国—东盟中心实习的机会。看到复旦大学官网发出的“2019年中国—东盟中心实习录用名单”通知那一刻,喜上眉梢的心情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到中国—东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简称ACC)报到之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中国—东盟中心是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和信息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合作。

  怀抱着憧憬,我来到自带神秘、宏伟的中国—东盟中心办公地点所在地——市朝阳区亮马桥43号。中国—东盟中心坐落在的区,周围是日本大、美国大、法国大等,通向ACC的上,每天都能看见身着的中国卫兵整齐划一、列队巡逻的步伐。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停放在ACC院子里的工作车辆的车牌是一抹亮眼的“高级黑”,ACC属于外交性质的工作单位,因而车牌都是外交牌照,黑色为底。出于法律人的学科,我第一时间联想到外交人员需要履行的各种外交职责和享受的外交豁免,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一下子活灵活现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感慨“实践出真知”。

  ACC包括综合协调部、贸易投资部、教育文化旅游部和新闻公关部四大部门,我被安排在新闻公关部实习。这里了我对中国、东盟、“一带一”的新认识。

  基于ACC自身信息和活动中心的设立性质,新闻公关部在深化中国、东盟信息合作,承办双方活动方面承载了大量工作。新闻公关部主任领衔的部内业务包括六大板块,即东盟十国使团到中国交流考察活动(Inbound)、中国东盟合作论坛、中国使团到东盟十国交流考察活动(Outbound)、大使系列——东盟大使走进中国高校、信息数据化建设、组织东盟十国驻中国、驻京人员活动等。

  一是英汉互译的新闻稿翻译工作。2019年是中国和东盟十国的交流年,ACC5月中旬刚刚在亚洲文明对线中国—东盟合作论坛”,论坛的规格之高、范围之广蔚为壮观。到ACC的第一天,我接到翻译此次论坛新闻稿的任务,原本以为中文译成英文是a piece of cake,可是拿到需要翻译的中文样本时,恍然发现文中许多、不同官员级别和职务等专有名词,以前从未接触过;还有一些固定术语的表达方式需要仔细琢磨,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幸而老师拿了中英文版本的论坛会议指南给我,写明了各类和官员级别的英文表述,借助现有材料我顺利完成了翻译工作。

  二是会议、活动的新闻采集、整理、汇编工作。实习期间,我通过对中国国内18家中央新闻、和关联网站的“地毯式”搜索,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世界日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外文网站浏览核查,最终整合了以“2019中国—东盟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东盟十国记者团四川、参访”为主题的国内中文报道、国内英文报道、外国报道共计68篇、3万7千余字。我将这些报道的标题全部提炼出来,分门别类做成论文大纲形式的报道汇总目录,使相关资讯查询起来更加快捷。

  三是协助完成“大使系列”活动日程安排。实习期间,恰逢ACC对接的缅甸驻华大使出访河南省并在郑州大学开展活动提上日程。在新闻公关部老师的带领下,我将河南省外事办、郑州市外事办、郑州大学等机构提供的材料,以及我上网搜集的参访地点材料全部汇编至出访材料中,尤其对材料中涉及的官员名字、官员职务、出访地点进行再三核对,确保无误,最终形成105页、4万5千余字的参访材料。

  四是其他校对新闻稿、寄发感谢信等辅助性工作。ACC的网站的新闻均由新闻公关部负责核发,因而校对新闻稿是部内的日常工作。我也在校对新闻稿的过程中,学会了更多“咬文嚼字”、遣词造句的技能。除此之外,根据部内老师安排,我整理了“一带一”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写了《中国—东盟中心与“一带一”的交融具象》,作为初步学习。

  在ACC工作的老师大部分是由中国、商务部、文化旅游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选派过来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很高。在新闻公关部实习期间,我感受到老师们对我浓浓的关照和耐心的指导,特别是深受部内一位年轻老师的感染。她来自,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学习英语,即使是公休节假日,她也充分利用起来,整理了一万字的常用英语口语词汇分类记忆笔记,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令人。

  实习接近尾声,离别在即,万般不舍。在国际组织工作,是我本科时期的梦想,十年过去,黑木奈奈有幸能圆梦一次,深感欣喜。感谢中国—东盟中心的所有老师,感谢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