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提升扶贫移民搬迁精准性

※发布时间:2017-10-18 15:25: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既要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社区服务等重点工作,又要实现搬迁群众经济能立足、文化能融入、权益有保障。统筹规划搬迁安置规模适度在全面摸清搬迁群众底数的基础上,要及时做好前期各项工作,严格项目管理,抓好先业后搬、兜底保障、抓点示范工作,确保贫困户快速搬迁、迅速脱贫。对需要搬迁的村庄,尽量在本镇或本村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搬迁地址,尽量使本村镇的搬迁群众相对集中,好乡情、亲情,留住搬迁群众的乡愁,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应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效益提高、改善。

  对于缺乏基本条件而难以实现“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特困地区,移民搬迁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选择之一。作为全面改变群产生活方式的重大脱贫方式,移民搬迁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既要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社区服务等重点工作,又要实现搬迁群众经济能立足、文化能融入、权益有保障。

  在全面摸清搬迁群众底数的基础上,要及时做好前期各项工作,严格项目管理,抓好先业后搬、兜底保障、抓点示范工作,确保贫困户快速搬迁、迅速脱贫。

  首先,尊重贫困户意愿,分类核定,把精准体现在对象识别上。尊重农愿和产业发展需求实施移民搬迁,对于不愿搬迁的老年人,可采取就地安置的办法;对于搬迁意愿强烈的年轻人,可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采取就业和创业培训的方式。对脱贫搬迁对象,以有关部门核定的名册为准,精确到户。对统筹实施的其他几类搬迁对象,要分门别类,摸清家底、分类造册。

  其次,科学论证,把精准体现在数据严谨上。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逐一建立明细台账,对已认定的贫困户数据不得随意变动。从实际出发,对本地区的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进行再摸底、再核实、再论证,做到不漏报、不多报、不乱报。

  最后,统筹协调,把精准体现在规划衔接上。加强移民搬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城乡建设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镇村综合等相协调。要加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衔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生态红线划定、自然生态区和脆弱地区治理。加强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衔接,在尊重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利用存量商品房安置搬迁群众的有效途径。

  将移民搬迁选址安置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与脱贫攻坚和“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相融合,进一步提升移民搬迁工程对贫困地区各项工作的统领性。首先,要突出规划引领。要依托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工业园区,规划新建集中安置社区,方便群产和生活。集中安置社区选址要靠近城镇、园区、新型社区、中心村,要严格做到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区、生态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安置点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因此,要做到人口聚集与公共服务同步同向。按照移民搬迁实施细则,明确执行标准,切实提高集中安置率。同时,规范选址及规模问题,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其次,突出舒适宜居。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规统建安置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对需要搬迁的村庄,尽量在本镇或本村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搬迁地址,尽量使本村镇的搬迁群众相对集中,好乡情、亲情,留住搬迁群众的乡愁,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应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效益提高、改善。一是启动移民搬迁特色小镇建设。以“四化同步”为着力点,寻找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的结合点,立足旅游资源、产业优势、地域文化等特色优势,以特色化、聚集化、规模化为核心,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移民搬迁特色小镇,建设示范体系。二是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为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创造条件;立足资源禀赋,选准适合地方发展、群众普遍认可、有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项目;以特色产业等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和培育一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力争每一个贫困村有一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一个贫困户有一个产业增收项目。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形成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模式。

  在加快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使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生活,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一方面,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同步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分类实施配套项目,实现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把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保障房建设、棚户区等有机结合,确保加快推进。另一方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全面整合相关、相近、相联的涉农项目,健全项目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易地脱贫搬迁提供投融资支持,依托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移民搬迁。

  适应人口居住空间变化,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口迁移形成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一是进一步拉大城镇骨架,扩大集镇规模,建设美丽乡村。全面配套完善水、电、、通信、卫生院、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确保移民安置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优美、舒适宜居。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对已建成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依据社区建设规模和实际状况,按照“新设、融合、挂靠”三种类型,明确社区组织架构,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规范社区管理服务,积极探索购买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以服务社区群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居民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协调发展,满足群产与生活需求。三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户籍迁移、社保、医保、养老、低保、大病救助等方面尽量为移民争取权益、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全面开展“两证”办理工作,保障搬迁群众权益。用足用好宅腾退复垦补资金,扎实推进“旧宅腾退”。四是加强文明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文化生活,促使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稳定,让搬迁社区成为和谐文明、兼容并包的新家园。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移民搬迁工程顺利推进的保障。因此,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上下贯通、互相衔接的工作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还需要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宣传引导。把移民搬迁工作推进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严格兑现励措施。对推进迅速、建设水平高、任务完成好的,则积极落实鼓励激励办法,予以重点励扶持。实行多部门联合督查工作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阶段性集中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定期反馈各地工作进展、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不断增强督查工作实效,确保各项任务如期保质完成。切实加大移民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实际意愿,加强扶持引导,减轻群众负担,促使其主动实施搬迁。同时,注重创新机制,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搬迁,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移民搬迁的良好氛围。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