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

移动与高铁时代 我国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工作应如何思考?

※发布时间:2018-2-12 5:59: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劲旅网讯】随着移动支付习惯的形成、目的地区间交通的改善以及游客旅游消费频率的持续增长,目前国内游中的游客行为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游客周边为更加的频繁,尤其体现在交通设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高铁覆盖的密度加强、小型客车的拥有量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短途旅游作为生活娱乐的重要选择内容。

  2、周边游游客群体在旅程安排的随意性和度大大提升。从2015年国内各大旅游网站以及美团、大众点评等生活类网站统计的数据表明,周边游游客群体在旅程安排的提前周期缩短,临时性预订与支付的比例增加。国内多数旅游目的地企业的数据也进一步了这个现象。

  3、散客与直客比例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各地周边游的群体中,跟团游客数量持续快速下降,而各旅游平台对于周边游产品也在大幅压缩。绝大多数周边游群体的游客,基本是采用行的方式完成旅程。

  4、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增长明显。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除了传统的景区门票、住宿和餐饮之外,对各类目的地特产品、非景区类资源(如农家乐)等的消费意愿增长迅猛。尤其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商品,游客们的购买意愿非常积极。

  5、旅游消费方式在快速的向电子货币的方式转变。从各类旅游网站、生活类网站以及目的地企业的电子交易平台统计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采用电子支付的方式完成旅游消费,其中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增长迅猛。目前国内各目的地旅游企业都在推动微信、支付宝等电子交易系统的建设以及交易工具(主要是二维码)的线下铺设。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目前国内的目的地旅游企业在旅游电子商务工作方面,与游客需求的对应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多数目的地的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不完善。除了一些高等级的景区、宾馆之外,包括乡村旅游点、旅游特产品商店这些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缺乏。

  2、多数旅游目的地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很多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依然停留在PC端(电脑)的阶段,各类消费系统之间没有连通,甚至很多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无法使用等等情况。这就为游客消费带来极大的不便利。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经营方的业绩。

  3、旅游消费产品单一是目的地企业电商收入的瓶颈。很多目的地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消费产品依然仅限于门票,尽管少数企业可以覆盖到自有的住宿产品或其他产品,但总体来说,游客在目的地企业的电商产品中可选的消费种类非常狭窄,而很多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特产的二次消费不得不使用诸如淘宝、京东这样的泛电商平台。这就造成了旅游目的地企业在旺季时电商收入增长缓慢,且抗风险能力薄弱。

  4.目的地企业的在线销售政策缺失,造成了旅游利润的大幅损耗。很多旅游目的地企业缺乏在线销售的淡旺季策略意识,主要依靠OTA和其它在线分销渠道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即便在旺季销售额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电商销售中的利润则被渠道商们瓜分。目前在国内很多旅游目的地已经出现了渠道商们与资源方企业在本地进行散客、直客争夺的状况。

  基于以上的情况,目的地旅游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应该尽早做出针对性的策略设定与应对方案。从而企业自身在新时代下的正常经营秩序,并通过提高电子商务工作水平,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笔者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对现有的电子商务系统与运营工作进行自检,从技术、运营规范、政策设定、人员配置等方面优化提升。尤其要注重移动支付与旅游产品多元化的问题。

  2、重新考量与各类旅游产品分销渠道之间的合作的策略。包括合作产品的范围、返佣或折扣率的设定、淡旺季资源的配比、线上与线、通过数据对电商销售进行深度分析与调整。包括团散游客消费水平的对比、游客消费意向的引导、旅游产品销售热点的分析、影响消费拉动的因素分析、游客在本地的消费行为变化以及对旅游电商消费的品质保障等。

  4、对推动自有电商的市场宣传工作做进一步的优化。主要是解决自有电商平台的游客获取入口问题。目前的情况看,移动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是已到达目的地的游客群。原有的泛网络宣传推广方式已无法应对移动电商消费的市场宣传需求,那么要考虑到平台的权威性和对本地宣传资源的利用程度,如何解决针对已到达目的地的游客群进行精准的宣传是保障目的地旅游电商收入的重要环节。

  本篇是总结2017年国内部分旅游目的地在电子商务工作方面的情况所思考的序文。笔者通过走访和网络沟通,详细了解了一些目的地旅游企业在电商方面的工作实情,做了以上的思考。接下来,还将对“目的地旅游电商的具体做法”、“通过交易数据总结的游客行为的变化”以及“目的地淡旺季在旅游电商工作中的策略”另行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