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蒋梦婕桃花开了,满园里姹紫嫣红,远远望去,好像天上落下的一朝霞。桃花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那么沁脾。钻入你的鼻孔,扑进你的心里,馋得你大口大口地吸气。那年的人面桃花,妖娆了那年的春天,妖娆了唐人的诗篇,也妖娆了眼前的桃花。越往桃林深处,越觉春深。
自上世纪20年代范旭东、侯德榜主持建成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以此揭开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大幕之后,以“三酸两碱”为代表的传统化工产业,在中国已走过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时至今日,传统化工产业在我国化学工业中依然占到产值的约70%、利润的约80%,是中国化学工业的主力军与基本盘。当前正处“两个一百年”交汇与“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关键阶段,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掌握传统化工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发掘典型、总结经验、方向,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题调研组日前专程赴青岛海湾集团,就该公司探索开创的氯碱等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子”做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了调研报告,以期为传统化工产业在“十四五”时期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攻坚提供一些思和借鉴。
青岛海湾集团的历史沿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海湾集团从1954年成立的青岛市化学工业公司为起源,历经多次体制变革,直到2004年5月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海湾已走过整整16个年头。
目前,海湾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包括海湾化学、海湾精细化工、海湾索尔维化工、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海湾新材料科技等10家公司实体的企业集团,业务涵盖石油化学品、高材料、无机化工原材料、无机硅化工、农用化学品、化学品仓储物流、固废医废处置、热电等产业,2019年集团总资产达186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19亿元、利润11.9亿元,在岗职工3500人。
无论是历史沿革,还是目前的体量占比,氯碱生产都在海湾集团占据着基础和主导的地位。从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转型为乙烯法聚氯乙烯工艺,从单独氯碱化工向氯碱化工和石油化工的耦合协同,从基础化工原料型生产向终端应用型化学品生产拓展,从单一的传统化工生产向化工、物流、新材料、环保以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成体系推进,海湾集团牢牢抓住了时代发展和行业变革的先机,最终成为进入新世纪我国化工行业一颗快速崛起的传统产业实现不传统发展的耀眼新星,为我国基础化工尤其是氯碱行业的调整升级蹚出了一条新子。
如今的青岛海湾集团,综合效率效益表现、技术装备水平、管理运营能力、安全环保水平等在全国氯碱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以行业标杆、业界楷模的公允形象展现于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以敢为先下先的勇气和前瞻眼光,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崛起、同期乙烯法工艺不断式微的大背景下,没有而是自主开创了一条更适合国情、更具时代气息的乙烯法氯碱工业线,丰富了中国氯碱产业的结构与形态,因而更有着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典范意义。
调研组经过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梳理,总结出青岛海湾集团之所以能成功开创出一条有鲜明特色的乙烯法工艺氯碱工业新道、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子,主要在于他长期一以贯之自觉践履的四点精髓。
青岛的化工产业历史悠久,曾经也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曾与上海和天津并驾齐驱,在国内化工业界有着“上青天”的美誉。但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青岛化工产业明显落伍了,作为青岛市的和代表性化工老国企,历史上的青岛化工总公司到上世纪末甚至一度走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以李明董事长为核心的海湾管理团队历史前台,青岛海湾集团迅速实现了历史性的和飞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以前瞻的眼光、超前的谋划牢牢把握住了两次重大历史性机遇,从而化危为机、步步为营,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跨越。
2000年11月,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入,企转股模式兴起,由青岛化工总公司改制而来的青岛海晶化工决定抓住机遇实施债转股,将所借工商银行贷款转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
债转股要取得成功,不惟对实施方案有很高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是很大的,并存着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但即便如此,海晶化工审时度势,决心放手一搏。面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重大改变,李明带领管理团队迎难而上,与工商银行、华融资产等关联方密切联动、积极协调,到2002年6月终于完成债转股工商登记,将近1.7亿元的债权置换成了股权,企业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因此大大减轻。青岛海晶化工债转股的成功实施,使濒临死亡的老企业得以,这成为海湾发展历程上第一次攸关的化危为机突围。
但债转股主要还是改善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并未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内生增长和造血功能。这个问题随着2004年青岛海湾集团的改制成立愈发凸显出来。集团成立之初,资产和销售收入均为30余亿元,但用“利润薄如纸”来形容当时的状况一点也不为过,而企业在册职工多达1.2万人,老国企的历史包袱沉重,保产维稳的压力依然山大。同时,随着青岛城市的飞速发展,化工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也陡然加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企业当时的装置、技术、工艺落后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快技术装备水平的升级换代、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海湾再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十字口。
恰逢此时青岛市谋划出台了城市布局调整新蓝图,市区老企业的退城入园就成为一个重要方向。而青岛海湾集团是第一家请缨试水的化工企业,为此海湾管理团队做了周密的调研论证和精心的准备,反复勘察了多个有可能的承接新址,位于青岛南端拥有自建港口条件的董家口和位于青岛西北部具有成本优势的平度市最终进入海湾的视野。
2010年开始,青岛海湾集团全面启动整体搬迁工作。化工企业搬迁并不容易,当时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照,搬好了企业有可能,搬不好就会伤筋动骨,甚至成为“孤魂野鬼”。刚开始海湾集团内部并非没有质疑和担忧,但李明等人相信在青岛化企搬迁入园已是大势所趋,自己又为此做了长期的精心准备,虽有风险但同样值得放手一搏。
“搬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搬家,是通过搬迁与、调整与优化拉长产业链,向低能耗、精细化、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后端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与循环发展,推动青岛化工产业实现新变革。”在搬迁项目立项之初,李明就已有超前的思考和通盘的谋划——遵循国际化工行业发展规律,紧跟国家化工产业发展政策,把握住机遇发挥好优势,要通过搬迁搬出一个崭新的海湾,赢得一个的未来。
在搬迁具体的操作实施上,青岛海湾集团以前瞻眼光谋定了“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这也成为了引领海湾集团“二次创业”的基石和坐标。搬迁启动后,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实施“一体化”战略又愈发变得势在必行。搬迁之初,海湾集团旗下有10余家企业,且分布在多个区域,形成联系松散、各自为战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海湾集团创造性、前瞻性地提炼出了规划建设、安全环保、公用工程、仓储物流、智能管理“五个一体化”战略。
最早提“一体化”的时候,一些干部员工不理解,观念碰撞得很厉害,但“一体化”最终成为纲领得以贯彻实施。南部董家口港区依托港口优势,聚焦发展氯碱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北部平度新河园区聚焦精细化工等生态化工科技产业,海湾集团所有的实体和产业都按照产业链关联集中到这两大园区发展,实现一体化的集约和协同发展。
海湾集团搬迁入园的成功,得益于企业的远见决断和精心部署,当然也得益于青岛市的重视与支持。这次搬迁入园赋予了海湾集团、凤凰涅槃的契机,通过搬迁企业有了媲美世界一流水平的装置与生产线,有了高度集约协同的产业布局,在共同战斗和磨合中了一支有共同、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建立了统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李明所设想的“新海湾”初现雏形,站在了二次腾飞的新起点上。
有一组对比数据能充分彰显了搬迁前后海湾集团的:主打产品聚氯乙烯规模跃居国内乙烯法第一位,预计2021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年,正力求打造聚氯乙烯国内第一品牌;主要产品工艺从国内中游跃升为世界先进水平;营业收入由2010年的55.46 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9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至0.48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1/4,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员工数量从搬迁前的1万多人精简至35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10倍。
习总日前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要辨证认识和把握大势。时代的背景不同,但海湾集团在危机中抢抓重大历史性机遇的非凡实践,却跨越时空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论断,因而必然会带来的前景。
海湾集团抓住搬迁入园机遇实现二次腾飞,牢牢依靠创新促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结构、工艺线的全面升级,同样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海湾人对于氯碱行业技术发展的认识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正是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思想和价值观的统一。
在2003年和2010年,李明董事长两次带队分别赴日本、、法国、意大利、,对国外同行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学习。他们看到了国际领先氯碱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看清了世界氯碱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两次出访对公司管理团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着启蒙和开智的关键作用。而且,从时间线年正是海晶化工刚刚完成债转股,2010年正是海湾集团全面启动整体搬迁。行动之前,学习对标,观念先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另外,海湾集团之所以如此注重取习,也源于当时我国氯碱行业的调整转型正如火如荼,西部地区电石法工艺线竞争优势突出正在快速崛起,而东部地区资源约束不断加大企业转型压力骤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明等管理团队也认为应着眼于未来,创造性地在产品结构和工艺线上做出重大调整。
李明本人就是一个坚定的“技术控”,为了让“新海湾”永立时代和行业的前沿,他在搬迁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技术上20年不落后”的目标。为此,在搬迁过程中,海湾淘汰掉了电石法聚氯乙烯、80万吨/年纯碱等一批在当地没有竞争优势的工艺和生产线,并先后引进英国英力士、日本氯工程、TGE、美国德希尼布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使海湾彻底跳出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的调转升级中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弃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选乙烯法工艺就是海湾走“技术高端化”发展新子的标志性决策。在搬迁前,海湾集团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电石法工艺,而且技术水平并不低,电石法是有中国特色的氯碱生产主流工艺,但当时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还是乙烯法工艺。在国内电石法工艺突飞猛进而乙烯法工艺每况愈下的大流之下,海湾集团“特立独行”弃电石法而改用乙烯法,当时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持质疑态度。但最后事明了海湾集团决策的前瞻性,他们的确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
乙烯法聚氯乙烯工艺对乙烯原料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乙烯需要在-104℃低温条件下以液体形态运输,绝大多数氯碱企业受区位、物流和原料货源的,对产品性能更为优良的乙烯法工艺也只能望洋兴叹。而海湾集团则相反,山东发展电石法工艺没有原料优势,且用电成本又相比西部地区高很多,相比之下海湾通过搬迁具备了港口和码头条件,形成了媲美国外的临港建园的独特优势。2015年11月,海湾投资5.5亿元、占地205亩的液体化工码头启用后,很快便成为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外销的主通道。从码头到园区,10千米长的管廊便可让船舱与储罐实现无缝对接。
海湾之所以弃电石法工艺而大胆选用乙烯法工艺,还源于李明的一个重要预判。他认为,随着全球乙烯产能的新一扩张,乙烯供给紧张的局面有望得到很大缓解,这也为全球采购乙烯原料新上乙烯法聚氯乙烯装置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国际乙烯市场的演变,完全印证了李明当时的预判。
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海湾集团不众、不,而是立足自身氯碱主业的特点和条件,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延伸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从基础型原料向高端和终端化学品升级,让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得发展的新优势。在一期项目投产后,海湾稳打稳扎,氯乙烯二期、聚氯乙烯二期、聚苯乙烯、双酚A等大项目又相继展开。以双酚A项目为例,该项目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为国内首套以苯、丙烯为原料生产的一体化装置,能满足高端聚碳酸酯生产的需要,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5亿元。
而在平度新河园区,海湾集团的产业布局同样高度体现了务实和创造性。海湾精化的化工中间体和染料循环经济产业链、高端硅胶及泡花碱生产线、危废医废综合处置利用项目等,无不体现了高度的务实性与设计的精巧性,均堪称探索循环经济的先锋与典范。以危废医废综合处置利用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高起点建设,可以集中收集、运输、储存、处置青岛全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废和医疗废弃物,后续还将建设废旧塑料等环保循环再利用项目。该项目2018年建成投产,2019年就创效8000万元以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海湾集团不仅在创新上舍得下功夫,在企业和经营管理上同样注重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对标。践行高水平的精益管理,就是海湾集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和坚定选择。
在生产工艺方面追求极致的精益管理。在海湾化学公司,组织对各装置工艺指标进行全面查定已经成为一项机制,报警值是否设定、联锁是否投用都必须一一细查,以确保所有工艺指标都在最佳范围内运行。目前,公司已完成5000多个工艺参数的查定。定结束,海湾化学将以此为依据建立新的工艺参数台账,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和优化运行。此外,各装置摸索利用大数据辅助生产,如聚氯乙烯控制过程及最终产品的各种数据细化到一釜一统计,相关实时数据指导调整配方,提升聚氯乙烯产量和质量。
在企业班组建设上同样追求精益管理。比如今年疫情期间,氯碱厂电解工段开通网络课堂,带领新员工远程学工艺、画流程图。电解工段创新考核形式,实行交交叉考核,更好地补短板、扫盲区,全面提升工艺水平。海湾化学还探索建立工匠创新工作室,让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在每个班组。
在安全管理上必须走精益化管理。海湾化学紧紧围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持续细化安全管理。比如,海湾化学不久前实现了作业票证电子化,电子票证注重本人签字、完工验收及时效性。在施工安全管理上,进厂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且通过安全考试和防疫考试才能进厂,实现人证合一、证符。在日常检查中,细化的精益化管理让个人违章无所遁形,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的本质安全。
企业的精益化管理,对员工而言不是和压力,反而成为海湾集团员工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保障与源泉。2019年,以精益化管理的考核结果为硬性指标,海湾化学调整中层干部74人次,提拔46人,降职免职4人,打破了干部,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企业还参照精益化管理的指标出台了职工惩条例,对相关惩措施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基层员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也实现机制化。同时,为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企业今年还全面启动职工创业幸福计划,让企业各项福利措施更加精益化。
海湾集团是一家自觉审视时局、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求证,企业选择了绿色发展、竞争,并已经成为一种和习惯。
新海湾本身就是一家在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其原料采购自全球市场,遵循优质比价的优化采购,是目前远东地区最大的单一乙烯买主;其产品也是紧紧瞄准同样采用乙烯法工艺的台塑、日本东曹公司的出口产品,实现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主打医药用、食品用等高端聚氯乙烯用料领域,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电石法工艺产品形成差异化的赛道,拉开了竞争梯度,是国内氯碱行业探索“双循环”新格局的一个独特样本。
“十四五”时期,海湾集团将继续以的态度和眼光,紧紧对标台塑、日本东曹等国际同行领先企业,以创新驱动为纲,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两大支点,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产业链延伸、管理升级、绿色发展和智慧工厂建设等几项重点工作,力争实现从国内卓越向全球卓越新的跨越。
在旅游名城青岛,绿色环保作为生命线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调研组在考察过程中,无论是办公区还是生产区,我们丝毫闻不到熟悉的“化工味”,化工生产与“美丽青岛”毫无违和地水乳交融。在绿色发展上,海湾集团以引领时代的眼光创造性地培植了具有海湾特色的HSEF安全文化,追求开创性的循环经济模式探索,为持续厚植企业的竞争优势夯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海湾集团还将持续进行技改和工艺优化,努力达到质量优良、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三无”等目标。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海湾集团已经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工企业集团”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将瞄准高端化工、延伸产业链,规划建设好董家口高端石化深加工和平度一流精细化工。预计到2022年,集团可完成销售收入200亿元,顺利实现规模倍增目标。届时,海湾集团将发展成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重大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老牌国有企业,海湾集团所开创的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新子,不仅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正在全面深入推进的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思和经验。透过海湾的探索,我们能够得到几点重要的思考与。
其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挥传统优势,增强战略定力是海湾集团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制胜关键。传统产业在未来不可能落幕,出在于不断地变革创新。应对市场、、政策的快速变化,故步自封和消极抱怨都毫无出,唯有咬定“向技术高端、市场末端、工艺绿色走”,才是传统产业走出不传统发展新子的崭新未来。就氯碱行业而言,西部地区的电石法工艺具有显著的资源和要素优势,东部沿海乙烯法工艺则拥有突出的港口物流、靠近市场、人才富集等优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海湾集团数十年磨一“碱”,李明在海湾与共、浮浮沉沉二十多载的坚守,不、不,用坚守和专注诠释着企业发展的。海湾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科学、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的传统优势,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并且在转型中能够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相信这是海湾集团能够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二,创新永远是企业永葆生机活力、做到出类拔萃的源动力。氯碱行业的海湾集团证明了这一点,还有国内外无数企业的创新发展实践也可以佐证。索尔维是全球屹立百年不倒的纯碱业巨头,日新又新、绩效卓著,纯碱市场不断下沉的重要变化,索尔维率行业之先探索了差异化、定制化、商品化的新子,先后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42个细分品牌,牢牢占据着全球纯碱市场的前沿和高价值阵地。传统产业要走出不传统发展的新子,就在于以创新的技术、创新的工艺、创新的管理、创新的思维,以市场为导向来部署自己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节奏。
其三,加强企业管理,凝聚向心力。独行者疾,众行者远,一支有共同、有共同目标、有同心同德的核心团队,是成就企业辉煌业绩和无上荣誉的最根本保障。任何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人是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弹性、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中国化工产业恢弘的转型升级进程,新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他们既应是思考和谋划未来的智者,也应是工于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更应是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注入灵魂、鼓舞、凝聚力量的一方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