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汇报材料> 文章内容

镇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7-10-30 16:05: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镇位于县东部,辖4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约2万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7万亩,养殖塘面积3万亩,山林面积6.3万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镇。一直以来,我镇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作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促进农民跨越式增收的战略举措,按照“农民求知,出资”的方式,建立健全机构,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农村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为加快我镇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镇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全镇“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农村实用人才和劳务培训的各项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全镇推进实用人才和劳务培训的重大措施,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负责全镇实用技术和劳务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还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在镇农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在村上设立了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了镇、片、村联动的组织机构网络。形成了镇调控,农办牵头,各村积极配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确保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我镇建立健全了实用人才长效发展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镇财政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每年投入10余万元资金用于这项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宣传、励激励和政策扶持等措施,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我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科技人才创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紧密结合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改变单纯知识和技能的做法,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扩展到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真正切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做到学为所需、学以致用。一是建立培训网络。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网络、镇党校、农民夜校、技术学校、活动室等阵地的作用,采取长短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实行分类培训,体现培训手段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我们针对农村的不同群体,把培训对象分门归类,创建“普通班”和“特色班”,培训方案、内容等都根据两个班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安排。比如“普通班”我们主要依靠常规的培训方式(如利用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民夜校等)、培训内容主要为我镇的种养殖等主导产业。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事种养殖夜的群体。而对于“特色班”,我们主要依托镇内的各大农业特色和农业合作社,主要对果蔬、禽畜、服装、家政等特色培训,使大家掌握1—2项技能,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开展“订单型”、“定向型”培训,及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并同企业沟通,激发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与企业的互动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突出地方特色。我镇是有名的“青蟹之乡”、“齐橙之乡”,“三门湾”牌剧缘青蟹和“三凤”牌齐橙远近闻名,在培训课程设置上突出品牌,讲求效益,设置了水产养殖、齐橙、西兰花、大棚西瓜种植、禽畜养殖等10多个专业。据统计,目前我镇共有各类技术人员260余人,其中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39户,种植业科技示范户15户,禽畜养殖业4户,培育了农民技师7人,技师20人,助师4人,技术员220余人。

  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力争启动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在镇的网站上开辟了专栏,重点推介农村实用人才先进典型,先后推介了青蟹养殖能手、西兰花专业户、辣椒大王、馒头大王等先进典型20余户,并积极向上级新闻进行推介。20**年2月,繁荣村农民丁可飞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民博客网站,并把自己做馒头的手艺发布在互联网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得新浪网、《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众多新闻争相进行了报道。在可飞馒头博客的下,由县远教办组织牵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新农民博客村”,使县内300多户种养殖能手、技术能人通过博客,推广自己的产品信息,交流生产经验,从网上“淘金”。同时,镇党委、每年对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和高效农业模范户进行表彰。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大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镇共有农村实用人才45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51岁以上的201名,41--50岁的101名,31--40岁的86名,30岁以下的44名,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45%、22%、21%、12%,处于老中青结合较为合理的搭配结构。从职称结构上看,有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24名,初级职称220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48%。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业有人才118名,养殖业有人才231名,手工业有人才17名,农产品加工业有人才21名,经营管理有人才20名,其它行业有人才44名。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通过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的实施,让一大批农民学到增收致富的一技之长,并涌现出一批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20**年全县规模种养殖户新增31户,共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11项,增加新品种种植面积达0.3万余亩。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推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20**年,我镇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5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600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4%。

  四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农企对接、农商对接、农协对接,整合了农业资金、技术、产销等方面力量,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降低了农业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优秀龙头企业1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个,入社农户达533户,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从总量上看,比例偏低。我镇农业人口3万人,而农村实用人才仅为451人,占农业人口的1.5%,这个比例明显偏低,辐射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十分有限,与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从能力上看,高素质人才匮乏。大专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农村实用人才所占比例极低。目前的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上以高中及以下学历和未评定技术职称的人才为主。从行业分布上看,农村传统产业较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农产品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种植业、养殖业领域的农村实用人才占了70%。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拉大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村级治理和村组发展管理者后继乏人等。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有待充分发挥。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个别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管理机制需要健全。在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服务方面过于宏观,由于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服务上,培训力度不够,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提高中不能形成合力,对种植、养殖业方面进行技术培训的次数较多,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

  五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投入机制不健全。目前,各级没有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专项经费,多数是结合项目实施过程的培训进行,培训的资金和资源均不能有效整合。

  六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有限。从我镇来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存在数量较少、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管理不规范、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个别部门对自己牵头举办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关心多,对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关心少。部分合作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服务功能不强、合作能力较弱,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上,对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参与程度低。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一支有知识、懂技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队伍。各级应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分阶段的工作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工程,并将其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任期考核目标。要整合党校、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资源,结合农村主导产业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培训,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实用人才走出与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

  二是增大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工程,也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因此,上级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项扶持经费,列入对基层的转移支付统筹考虑,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训建设、优秀青年实用人才培养、宣传表彰等工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业创造良好的。对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就地创业给予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在审批手续、准入条件、规费减免等方面进行放宽。尤其是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群众强的项目实施者给予重点扶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励,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之中。广泛开展职称或资格评定,并逐步落实相关待遇。

  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从上到下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和协调机构,进一步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服务管理网络,明确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科技、教育等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国家统一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各地按照标准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建档造册,实行动态管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