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第一名返校的学生——建筑学院2016级学生钟腾波安全抵达南校区。“从到学校开始老师就在门口等我,跟老师一起撑着伞从校门口走到宿舍的时候,感觉像亲人一样。”说起入校的经历,钟腾波很。
经历过史上最漫长的“寒假”之后,首批毕业年级学生开始分批返校。据统计,此次共有7348名毕业年级学生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与同学和老师们一起度过大学里最后一段宝贵而难忘的时光。
“请提前准备好‘全国政务信息平台健康防疫码’和学生证、校园卡等相关证件,刘彻最爱的女人以备查验”,在南北校区的各个出入口,入校温馨提示被反复播放着。校门处设置了等候区、亮码区、测温区、人脸识别区、隔离区、行李消杀区,层层共同筑起守护师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清晨六时许,北校区也迎来了首批返校学生。经由入校通道进入学校,学生必须经过亮码、人脸识别、测温、行李消杀四个环节,符合返校要求,才可登上早已等候多时的校内通勤车“小白车”。
从榆林坐火车回来的公学院2016级学生张聪聪坐上久违的小白车后很兴奋:“学校的入学程序很严谨,小白车每走一趟都要消毒,行李也做了消毒。返校前员在群里反复做好防护,学院也组织我们进行了安全微课的学习。再次回到学校我非常高兴。”据介绍,学校此次配备了小白车作为校内运输工具,小白车的运营严格遵守防疫要求,每辆车最多坐5人,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成为学生从校门到宿舍的得力交通工具。
在北校区南门口,印有“山川无恙、花满长安,欢迎回家”字样的巨幅合影板醒目地伫立着,体育系2016级社体一班的三名同学完成核验后就直奔这里合影。“我们是通过微信号得知南门口有这个合影板,原计划从北门返回,为了拍照专门绕到了南门。”谈及返校,三名同学表示,学校的各项防疫措施“很专业”,也让他们“很”。同学重逢,言谈间多了几分激动和喜悦之情:“四个月的时间没见,大家都长胖了。返校后,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重新体验运动的快乐。”
土地工程学院团委陈阳于当天凌晨见到了学院最早返校的学生:“我感到非常激动。看到学生平平安安返回学校,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南校区东院北门,一字排开的学院报到值班点上,各学院领导、老师们一边核对勾选着返校学生名单,一边密切关注着下一位从入校通道进来的学生究竟会“花落谁家”。被问及看到学生返校的心情时,西院一名叫艾庭的保安脱口而出:“很开心,很激动,盼了很久终于回来了!”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的安保强度很高,准备学生返校工作很劳累,但更多的是看到校园复苏的欣喜,充满了干劲。
在此次学生返校过程中,校医院承担着现场医疗物资保障、隔离区管理、健康状况异常学生应急处置、体温异常等症状学生的复检和转诊等工作。学生入校过程中,各环节均正常,则顺利入校;若“一码通”为红色、,则由校医院带至临时观测点沟通后续事宜。学生经过确认出现体温异常情况,将被校医院工作人员直接带至隔离区,并由院系值班人员登记确定该生前后相邻的6名学生,按应急处置方案处理。
为确保返校工作安全、有序、高效,根据教育部、陕西省委的相关工作要求,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学校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方案》,提前部署了防控物资和隔离场所,进行了周密的健康摸排、返校演练和校园整治工作。学生返校期间,学校在南北校区各校门口设置了多处值班点、临时观测点、排队处、行李消杀区和学生入校通道,学工、研工、、后勤等职能部门及各学院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加班加点全力投入学生返校。
“欢迎回来!”刚走到南校区北院第九宿舍楼楼下,资源学院2016级学生郝文涛就收到了来自宿管阿姨的亲切问候。人脸识别、热成像测温、入住登记,虽刚刚通过校门口的层层“”,郝文涛和每位返校学生一样,在进入宿舍楼时仍必须经历这样的流程。
“他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也会尽自己所能提醒学生注意防护。”在北校区17号学生公寓,管理员郭晓琳将贴心准备的包含口罩和体温计的防疫爱心包交至返校同学手中的同时,不忘学生做好室内通风、按时测温和消毒防护。
她所在的17号楼是此次返校的“主战场”之一,共有800余名毕业生住在这里。在学生返校前,郭晓琳和其他两位同事夏风梅、吕春华已经对445套学生被褥进行了晾晒,每天上下午分两批进行,并对宿舍、办公区、电梯乃至空调、饮水机进行定期消杀,就连电梯都覆上了保鲜膜,每两小时更换一次,“等学生到齐后,我们还会组织他们集体打扫卫生,做好消杀。”宿管阿姨的暖心和亲切,让学生体会到了“回家”的感觉。人文学院2016级学生楚丹阳说:“回来的时候所有的宿管阿姨都在楼下等着我们,见了面非常亲切,还给每个学生准备了现阶段最实用的防疫物品——口罩和体温计,感觉很暖心。”
整洁明亮的食堂里,舌尖上的美味终于重启。疫情让大家的就餐方式有了些改变,更多学生选择了打包带走。“疫情期间要保持隔离,注意卫生,还是打包放心。”正在滋兰苑二楼打包套餐的汽车学院2016级夏同学说。滋兰苑门外,崭新的洗手台已安装到位,临时支起的遮阳伞和桌椅拓展了室外就餐空间。进入食堂前,学生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洗手消毒,排队进入食堂,热成像测温系统为师生吃上饭上了道“保险”。前往相应的打饭窗口后,食堂的安全员不断提醒学生按照地面引导线间隔排队。“整个食堂非常整洁干净,单人单桌单侧就餐,在食堂吃饭也很。”楚丹阳说。
纸包鱼、披萨、日式拉面、烧烤……重新装修后的第三食堂三楼餐厅在菜品的种类上更加丰富。据餐厅负责人刘经理介绍,为应对学生返校,食堂推出无接触式套餐,延长了三餐售卖时间,还在门外设置了盒饭打包区,方便部分同学直接将打包好的套餐带回宿舍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堂食压力。“我们每个员工都是持证上岗,上岗前已全部做了核酸检测。餐厅所有工作人员都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规范作业。后期餐厅的所有菜品都可以通过‘俺来也’校内外卖进行线上预订,鼓励大家错时错峰用餐、打包外带用餐。”刘经理对应对学生返校有充分的信心。
首批返校的学生中,有155人是从湖北和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按照学校政策需要集中隔离。5月9日至11日,由33名团委老师和员组成的返校接站队伍分批来到北客站、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将其中146名乘坐公共交通的学生全部接回,第一时间送去已经准备就绪的集中观察点——南校区翠华园宾馆和北校区教师公寓。
接站工作人员准备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额温枪等充足的防护物资,每名工作人员与学生实行“点对点”联络,确保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并做好引导和组织上车工作。集中观察期间,学校提供了干净整洁的房间和充足的物资。工程机械学院一名家在湖北安陆的学生表示:“员会询问我们所需的物资并及时带给我们。学校把每日三餐送到门口,水果饮品也有提供,非常丰盛,有时甚至吃不完。种种措施使我觉得亲切而温暖。”
随着首批学生的回归,沉寂许久的校园逐渐恢复了往日生机。毕业生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实践等。
目前,学校各校区的餐厅、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公共浴室、学生超市等均已。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同学们严格遵守校园门禁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做好校园防疫相关工作,严格落实每日晨检、午检和晚点名等日常管理制度,在严谨有序中度过他们的毕业时光。
本期带你看:沐雨归来、暖心守候,首批毕业年级学生返校背后的故事;学科建设新举措、新进展;我校四门在线课程在国际平台上线,让世界高等教育分享中国;新开设专栏“清风廉语”,在精短美文中廉政的意义;学生返校一线员分享“一次彼此错过的挥手”感人故事”。